新视角读史记5一个网开三面的故事

中科公益抗白 https://m.39.net/pf/a_6416850.html

对“网开一面”的成语,人们都很熟悉。相传,汉武帝在狩猎的时候,总是将大网留一面缺口,让一部分动物逃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西安市南张村出土了一块石碑,记载了这个故事。

碑文说“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不绝珍禽异兽”。“网开一面”,也就成了宽大为怀的代名词。

然而,据《史记》记载,距汉武帝一千多年之前,商汤就搞过“网开三面”,那就更显得仁义慈爱了。

《史记》说,商汤的先祖叫契,是帝喾次妃简狄生的儿子。契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在商地做诸侯,赐子姓。商族在舜禹时代兴起,逐渐旺盛。契往下传十四代,就是商汤。

商汤即位时,夏王朝已经经历了四百多年,逐渐衰落。特别是夏朝最后一个国君,名字叫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骄奢淫逸、宠用嬖臣、暴虐无德,致使人民怨声载道,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

商汤贤能有德,把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定富足,与夏王朝形成了鲜明对照。商汤胸怀大志,悄悄做着征讨夏桀、夺取天下的准备。

在那个时代,商汤就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宽厚慈爱,广施仁义,笼络人心。

《史记》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商汤外出巡视,见一人正在张网狩猎。张网人把四面都布满了罗网,不留一点空隙,并且一边布网,一边祝祷:“求上天保佑,让天上飞的、地下跑的,从东南西北四方来的,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到我的网中来。”

商汤听了,心中不忍,就对张网人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这样会把飞禽走兽都打光了,太残忍、太贪婪了。这样做,上天是不会保佑你的。”

于是,商汤让人把罗网撤走三面,只留一面,对张网人说:“你应该这样祷告:根据上天意旨,那些不该死的,可以往左边走,也可以往右边逃;只有命中注定有难的,才撞到我的网中来。”

商汤又教育张网人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人应该有仁义之心,不能赶尽杀绝”。张网人感到惭愧,心悦诚服,马上按商汤说的去做了。

天下人听说了此事,都十分感慨地说:“商汤真是仁义到极点了,他连禽兽都有仁爱之心,更别说我们民众了。”通过“网开三面”,商汤的仁德之名,传得越来越广了。

商汤不仅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也知道“得人才者得天下”。当时,有个贤才叫伊尹,是个做饭的厨师。商汤与他交谈后,发现他有大才,马上任用他管理国政。

商汤任用伊尹还有一个说法,伊尹是位隐士,有德才但不肯做官。商汤听说以后,就去聘请他,先后去了五次,伊尹受到感动,才答应前来归从,这比后来刘备的“三顾茅庐”还多两次呢。

《史记》对这两种说法,都记载下来,不管是哪种说法,总之是伊尹忠心耿耿,精心辅佐商汤,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最后,帮助商汤完成了灭夏立商大业。

商汤既得民心,又有人才,国势更加强盛。而夏桀却是更加残暴,人心尽失。老百姓愤怒地诅咒道:“这个暴君什么时候消灭啊,我们宁愿和他一起灭亡”。

商汤见时机成熟,就兴兵伐夏,天下百姓和诸侯都纷纷响应。商汤率领大军与夏王朝进行决战。

大战之前,商汤慷慨激昂地进行动员,说:“我们不是兴兵作乱,而是夏桀不施仁政,残暴无道,上天不能容他。现在,我们奉上天之命去讨伐他,是正义之举。消灭了暴君,就彰显了仁德,天下就会太平,老百姓就能过上安稳日子。”

夏王朝的军队,早就腐败透顶,不堪一击,很快溃不成军,夏桀做了俘虏。商汤又起了仁义之心,不忍杀夏桀,把他流放到南巢的亭山。三年之后,夏桀忧愤病死在亭山。后来,商汤还封夏的后代为诸侯。

商汤灭夏以后,又陆续征服了一些诸侯国,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扩大了疆域,开创了商朝近六百年的基业。商汤作为商朝第一代国君,以贤德仁义而名垂史册。

可见,实行仁政,是统治者获得天下、治国理政的法宝,更是人们永远追求的价值取向。事实证明,也只有实行仁德,得到民心,才能够得到天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