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3160.html一提到项羽,人们多少会有些怜悯之情的,因为他曾经那么强大,结局却又那么悲惨。乌江自刎,霸王别姬,更是在项羽整体形象上增添一抹悲壮。然而,现代人看历史,如同隔着万千座大山,看的只是轮廓。有关项羽的“霸气”,《史记项羽本纪》最初是这么描写的: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项羽与叔父项梁混在老百姓中夹道观看。项羽不屑道:那个皇帝,我可以取代他。吓得项梁赶紧堵住他的嘴说:不可胡言乱语!了解太史公司马迁的朋友一定知道,他书写历史惯用伏笔,即在人物没长成时就通过不经意流露出的小细节,可以看到他未来的样子。项羽也一样,青年时的霸气,到后期成了可吞山河的气势,只是他的气势中却少了点仁爱之心。同样是《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进了5次大屠杀:一,项羽在秦朝末年举兵起义,本来想要拿下襄城,但是没想到久久未攻下。月余努力后,终于得胜,但是却不料进城以后血腥屠杀,军民俱死。襄城是古秦地名,具体在哪里是有争议的,史书也没有将这次屠杀大肆渲染,大概也是因为太过残忍了。二,起义军想要拿下整个秦朝土地,必须有的放矢,因此他们将目光投到城阳。城阳在秦代的战略意义巨大,因为它是屯粮之地,后方补给。这一次,进攻城阳的军队是由项羽和沛公刘邦一起带领的,谁知到了城中遇到伏兵,起义军死伤惨重,这彻底触怒项羽,大胜之后下令屠城。三,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可是赵高乱政,把驻守在边境的蒙恬害死,又诬陷李斯的儿子李由谋反。这一闹,秦朝可以用的将领便不多了,于是不得不临时提拔没有打过仗的章邯,让他带领着40万囚徒和20万正规军与起义军作战。这章邯,虽然史书描述是个税官出身,但还是有头脑的,在他的带领下,秦军胜利过,项梁就是因他而死,但是紧接着吃了几场败仗。人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最重要的是保留有反击的实力,可是胡亥不懂,多次向前线送信,恐吓主将,加之赵高扣押了回来陈情的使者,无奈之下,章邯投降。项羽收编了降军以后,没有立刻安抚,这造成一直以来心高气傲的秦军抱怨良多,一气之下项羽将他们全部坑杀。四,项羽进了咸阳以后,先把秦三世子婴杀死,随后火烧秦宫。历史记载,大火连续三个月不停歇,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基本能够概括当时的惨状。因为史书记载的不详细,后人还认为项羽烧的是阿房宫,实际上是秦宫。五,秦末年,昔日六国纷纷起义,在今天山东一带的是齐国,后期领导者是田荣。公元前年的七月份,田荣开始起兵反项羽。项羽得知消息后非常气愤,举兵讨伐齐国,一路将田荣赶到了平原,后将他的手下统统杀掉。以上,就是项羽的五次屠杀。《史记项羽本纪》对它们的过程并没有详细记载,只是一笔带过,究其原因,或许是太过残暴,不忍心细陈。当然了,即便如此,也并不是给予项羽负面评价的理由。项羽的痛下杀手,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秦朝末年,分散的政权太多,有胡亥赵高、六国遗脉、刘邦等等,按理说这种境况挺像春秋战国的,决策者有两条路可以选择:1.慢慢等待,或许最后诸国争霸。2.快速进军,一统天下。项羽选择的是第二种,因为等不起,所以只能快刀斩乱麻,以绝后患。在历史上,项羽是个很矛盾的人物,爱的爱死,恨他的也会恨死。就比如韩信恨他,曾评价道项羽妇人之仁,优柔寡断,这大概是出于项羽不愿意放手用人。郭嘉却说“项羽强悍英勇,打了70场仗都赢了,只输了1场,就死了,是因为不会用谋略”。朱元璋称“项羽自称为王,可是却不施以仁义,乱杀人”。也有的史学家称“项羽是个可用之人,但是无奈坐上了用人之位,所以败北”。总而言之,缺点是有,但还是厉害。那至于他的五次屠杀是对是错?倒不如看看历史名人们什么态度。本文参考资料:《史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