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项羽,他在历史上确实占有一席之地,也许他没有成为帝王之才,但是“西楚霸王”的名号让他成为了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但是我们都知道,项羽最后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选择乌江自刎,落下了人生悲壮的帷幕。那么,项羽为什么没有选择东山再起,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呢?
《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的:“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说追随自己的子弟兵几乎损失殆尽,他羞愧不已。但是如果原因真全是由于子弟兵的损失,那项羽这样重情义的人完全可以追随子弟兵而去,但是他却选择冲出了重重包围。所以《史记》里的这一番描述,不妨看成是司马迁对项羽的美化。
关于项羽之所以不选择回到江东,选择东山再起,史学家给出了另一个原因——项羽怕再一次被欺骗。
项羽经历垓下之围时,已经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做,如果照他设想的路线走,那么汉军追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项羽运气不好,逃到阴陵迷了路,项羽向农夫问路,农夫给他指了一条路,却没成想这是个圈套,而后项羽陷入天泽。
这时候项羽才知道农夫骗了他,这样一来二去,时机便耽误了,给了汉军足够的时间截堵,项羽的逃亡更是难上加难。
项羽不怕战死,他觉得胜负已然成为了定数。但是如果因为被欺骗而落入汉军手中,那是天大的耻辱,“士可杀不可辱”,这也是项羽最后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之一。
设想一下,如果历史能够倒流,在公元前年的鸿沟之盟上,项羽觉察到刘邦的真正意图,就不会把他们之间的协议当作是让江东喘息的机会。那恐怕后来的刘邦毁约,项羽被困垓下,最后乌江自刎都会被改写!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