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史记 >> 史记名言 >> 熊逸版资治通鉴一

熊逸版资治通鉴一

中科爱心救助 http://m.39.net/news/a_6213625.html

tip:本来是在读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觉得既然读得进正版,还需要解读版本吗,正好碰到读书节打折,买了一套回来简直是手不释卷啊,无知和自大差点错过了这套好书。所以索性跟着读完记录一些笔记,因此更这个系列。

首先熊逸本人很有学问,虽然说是解读资治通鉴,实际上更多的是通过几本史书考究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写。他的目的和核心要素是什么,资治通鉴和史记最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我们想的编年体还是纪传体,而是史家写的还是政治家写的,资治通鉴作为一部政治家写的历史,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资治。司马光的基本观点又是儒家的,又不能继承一些古代的不好的,又不能是标新立异,整本书司马光的基本立场就是克制而且不语怪力乱神。

开篇用木星纪年法是刻意复古让人感觉这部书很庄重,很专业,很有格调,尤其是和王安石变法掀起的锐意革新的浪潮格格不入。既不能像传统史书那样宣扬迷信,也不太好迷信彻底扫清,搞成天命不足畏的调子,这本书开头就让读者理解了这种分寸感的基调。

第一段的臣光曰写的就是司马光最简明的政治立场,比看一部论语更加简洁明了,通过写诛灭智伯和评价豫让,区分了资治通鉴和史记的区别,历史家更没有包袱。为什么把周朝分封韩赵魏作为战国的断代,战国策是把晋阳之战作为的战国始年,而政治家司马光的断代是在他看来三家分晋的意义远不如周威烈王的分封来的重要,这样的斟酌和取舍,显示出政治家和史学家截然不同的历史观。名比实在重要的多,只要周天子不予认可,韩赵魏就算真的瓜分了晋国,也不过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所以这里不是韩赵魏破坏礼制而是周威烈王破坏礼制,突破了底线,周威烈王的认可从此让三家诸侯拥有了合法的名分,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君臣之礼既然已经破坏,有秩序的社会从此变成了丛林社会,弱肉强食,周朝再也无法维系,最终国破家亡。当然这只是儒家的道德准则,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但是曹操留给后人一句名言,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最后是司马光为什么要修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以稳定作为核心政治诉求的,在儒家体系里,名正则稳,这种求稳之心,跟司马光在北宋政坛经历的风风雨雨有关。但以儒家的传统来论,史学的地位从来都排在经学之下,经书儒家经典,被朝廷奉为意识形态的经典。而完成这样一本书需要惊人的时间和精力,时间和精力从哪里来?从失败中来,古人有退而著书。司马光脚踏实地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