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宸妈年发布的第60篇原创内容全文共计,大约需要2-5分钟时间阅读
我喜欢看历史书。
前汉书有言:“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历史书,可以帮助我们以现代的认知来看待历史中的那些转折点发生时的人和事,不论正确也好,失误也罢,最终是如果造成蝴蝶效应导致了历史中那些被记录下来的恢弘岁月痕迹的。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样每一个历史朝代的更迭背后是一代代君王的连环作用……
这周读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周思成的最新力作《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后称《隳三都》),这是一部极其好读的描写蒙古灭金的历史佳作。
《隳三都》封面
读完这本27万字的历史书,我们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蒙古灭金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周思成的分析和笔触感受到一个君王决策、判断、管理等诸多内力对国家,对老百姓的影响。
隳是一个汉字,读音是huī,duò,是指毁坏城墙或山头;又如:隳堕(毁坏;动摇);怠惰。通“惰”。——百度百科
《隳三都》中的三都,指的是金国末期的中都(北京)、南京(开封)、蔡州三个都城。
《隳三都》插图
13世纪,由“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铁骑军团在欧亚大陆纵横,势不可挡。而作为蒙古很长一段时间的进贡国金国女真族,却在元祖完颜阿骨打建国不到百年间从强悍的鼎世武力值跌落到落后挨打,处处受制,最终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经过中都(北京)、南京(开封)、蔡州三场惨烈的围城战最终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年生于湖南长沙周思成,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民族史和军事史,通晓英语、法语、德语,能阅读日文、俄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拉丁文、波斯文、阿拉伯文、藏文、维吾尔文和蒙古文。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译著4部,已出版作品《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规训、惩罚与征服:蒙元帝国的军事礼仪与军事法》。
《隳三都》应该是他的第三部作品,我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被他的幽默又条理性极强的文风所吸引。在详实的史实基础上,周思成理出了决定金国命运的三场围城战作为主线,再加上包括野狐岭之战、三路攻金之战、通玄门之变、倒回谷之战、三峰山之战这几个历史事件相互连通,串联起了一部13世纪的战争史,也让我们可以更立体的看到君王对国家命运的最终影响。
网络上有一句热词叫“屁股决定脑袋”,讲的是你坐的位置决定你的思路。
作为一个国家的君王,如果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思维,在太平盛世也就只能勉强度日,在乱世那就是老百姓的噩梦。
金国建国和灭国时的兵力对比
金国建国时的女真族,杀伤力那是杠杠滴。在《隳三都》的第二章,周思成就举例了一个金军骑兵以17骑对战人宋军胜的史记。
“1:,这样人数对比悬殊的胜仗,整个中国历史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例。”——周思成
金国建国时,女真族的骑兵,那是武力值满血,铿锵有力的杀出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宋朝称臣进贡,四方来朝,威风八面。
可惜这片江山维持了不到百年。
定居中原的女真族开始不断的学习汉文化,曾经的开国元老以及他们的后代们开始诗词歌赋,享受太平盛世,最终文弱化和武力衰退,逐渐失去了自己曾经称霸天下的武力值。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隳三都》的第一章一开始,写了射弓宴。
射弓宴
崇庆元年(年),卫绍王在位。来恭贺元旦的各方使团会选派人手参加卫绍王举行的射弓宴。射弓宴既是这场大型国际宴会的助兴节目,也是各个国家使团暗自较劲比拼实力的项目。
金国设置射弓宴自然一开始金国选手的成绩是碾压他国使团的,可是随着金国上下重文轻武,在连续几年金国选手未获胜后,哪怕金国提前还为射弓宴进行了选拔和集训,然而实际上在崇庆元年那一年的比赛,最终还是以金国选手匪夷所思的“皆脱箭”成绩大败丢脸……
两相对比,不到百年时间,曾经英勇骁战的女真族,失去了自己称霸天下时的一切。
金国围城第一战
蒙古的铁蹄在每年秋天马肥膘壮时袭来是金国几十年来的“秋怕”,怕什么来什么,再怕每年秋天蒙古骑兵依然来袭。
话说金国第一场围城战,在中都。
《隳三都》插图
这座传承了数十年的都城,在野狐岭之战后,蔓延着一股浓烈的悲壮气氛。在初次出城应战就大败后,中都全城上下开始了第一场防御战。巷战中,进军主将完颜天骥力战而死,在后几天持续的拼死抵抗中,金军终于等来了四方的勤王军队,缓解了第一次被蒙古骑兵围城的困境。
随着十一月的到来,蒙古骑兵久攻不下中都,开始回撤,在回撤中一路扫荡了外围都市,收获颇丰。对于金国上下而言,围城时的惊恐和战争造成的死亡和破坏阴影难以消除。
迁都到底是对还是错
彼时围城不下,冬天撤走的战争机器蒙古骑兵,让金国上下有了一段时间缓冲,可是随着第二年秋天的到来,膘肥马壮的蒙古骑兵再度归来。这一次再归来,劫掠者凛冽的杀气中,还带着上一次战争中的经验和教训,所向披靡,更加无可抵挡。
金国高层开始考虑迁都,金宣宗下诏:“迁都与否,迁往何处,在京文武,盍各进言,以图长策。”
既然中都屡被围城,换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也许会好过一点。于是在满朝文武各执一词的讨论中,金宣宗最后决定迁都南京,离开战后荒痍到已经出现“狐狸起舞”的防御城堡中都。
《隳三都》插图
迁都这个决策,在后世看来无疑是绝对的失策!这一政治策略,后来被金国遗民刘祁沉痛回忆为:“迁都大梁,可谓失谋。”皇帝离开中都,等于放弃了中都城,原本稳固如山的中都城既然皇帝都放弃了,官兵和百姓们的抵抗也就自然松懈很多,可以说,迁都的决策等于将曾经久攻不下的中都拱手让给了蒙古骑兵。
在这个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有媒体曾经报道过,欧美国家的王储们自小就是被如何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成才的。而在古代的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对于自己的王储培养也是费尽心思。一代君王,审时度势,谋略有方是基础,大敌当前,君臣上下一心才是对敌的法宝,君王自己都一心想要安逸和逃跑,自然臣下荒唐是当然。
围城蔡州
乱世出奸臣,奸臣当道,金国积重难返。
在蒙古军队堪称教科书般的三军会战,完美挫败了金国末期最励志的皇帝金哀宗好不容易拉扯起来堪堪可以勉力一战的大部队后,南京的围城战役艰苦卓绝,最终在粮草征不到,援军无望后,南京城内经历了大疫、病变,饥荒到“人相食”的悲惨境地。
围城蔡州,是金哀宗再度从南京外出借“亲征”和“亲巡”的借口逃到了蔡州,而蔡州的围城战,是金国沦丧最后的丧钟。
《隳三都》插图
蔡州从地域而言并不是最好的防守,可是于金哀宗而言,蔡州是彼时他度量下能选择的最佳防御地。蔡州的围城战比南京围城战更悲惨,“空街净巷,往往缢人而食之”的恐怖场面是蔡州一段时间的真实情况。
宋军的助攻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蒙宋联合,女真族曾经的辉煌在蔡州结束!
写在最后:
随着外部新兴势力蒙古骑兵的冲击,境内自然灾害频繁,君主缺乏力挽狂澜的雄才大略,统治集团权力斗争导致人祸不断……种种因素使得金国国势日益窘困,最终堕入绝境。
《隳三都》插图
浓重的悲剧色彩下,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金国的灭亡,是有镜鉴意义的,其中的经验教训,更是超越时代的。
三大围城战,从中都的久攻不下却被卫绍王迁都的决定放弃,到南京和蔡州被围,饥饿的老百姓不得不荒诞到了“食人肉”的地步,君王决策的失误,丢失的不仅是自己的王座,还害苦了黎民百姓。
君王的抉择和判断力,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读完掩卷,正如周思成在书中所言,金国后期的历代君王,都没有大奸大恶,没有太多的差错,却最终还是在中庸守成中丢了国。
在其位谋其职,在今天的我看来,君王也只是一个职业罢了,能力不足,败事有余,苦了百姓,尸横遍野,食人肉,这不算人间惨剧算什么?!
汝之捷报,彼之噩耗,历史大潮,终不改道——读史思今,落后就要挨打、亡国!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68购买我是宸妈,年读书本、一周至少读3本书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