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一向对《史记》都是非常高的评价。那么他的作者自然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史学家,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司马迁,司马迁是一个具有广大胸襟的人。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散文家,任太史令。司马迁小时候在父亲司马淡的指导下学习,十岁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那个时候就可以诵读《左传》、《国语》、《尚书》等国学经典。
在司马迁长大一点后,其父亲司马谈就让司马迁出门游历天下,搜集以前的一些有关历史的故事,然后再去看看一些历史旧址。
后来因为父亲的缘故,司马迁也得以上朝为官。在父亲临走前,留给司马迁一项非常大的遗命,就是编纂国家的历史。身为太史令,这就是本职工作,自然也就答应了。
又因为当时的汉朝处于盛世,长安汇聚了天下有才能的贤士,其中对司马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董仲舒和孔安国。董仲舒是著名的儒学大师,孔安国是孔子的后人,家中有大量著作,对司马迁写史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天汉二年的时候,汉武帝下旨剿灭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召见李陵,想要让他为大军运送粮草。但是李陵可不愿意,李陵自恃自己的将士都是虎狼之师,认为自己可以独当一面,不愿意为其他人运送粮草。
李陵决定向皇上请求,希望皇上可以给他步兵去与匈奴作战。汉武帝认为这样也很好,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但是再厉害的军队也会因为中埋伏而发生溃败,李陵在浚稽山遭遇了单于主力部队,由于自己的部队,过于深入,援兵不能及时赶到战场,匈奴的军队却越打越多,弹尽粮绝之后,李陵最终选择了投降于敌军。
这件事之后,汉武帝非常的愤怒,朝廷里的大臣,都要求给李陵定罪。但是这个时候一个瘦弱的身躯站了出来,这个就是司马迁。要知道当时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帮李陵这个投敌的犯人说话的。
司马迁对皇上说:“李陵本性是一个好人,在军队里都有很好的信誉,心中有一颗爱国之心。这一次,李陵只带了步兵,却吸引了匈奴的主力部队,而且还杀了多匈奴,虽然战败投敌了,但是功过相抵”。
而且他还相信这次李陵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想找机会为汉朝立功。最后禁不住小人的谗言,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司马迁也因为帮李陵说话被定为诬罔之罪。要知道这个罪在当时按律要斩头的。
司马迁在狱中感慨良多,《汉书》写到“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死可能可以保住名节,但是史书未写,又怎敢离开人世。
汉朝的刑法还算通融,被判死刑的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第一种是用钱买命,司马迁为官清廉怎么可能会有钱来为自己赎死,第二种就是受“腐刑”。
司马迁选择了第二种,在极大的屈辱中,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的遗命,以及自己一生的理想,在坚韧与屈辱中,完成了这旷世著作《史记》。
遭受这个极刑之后,他的妻人又是怎样看待他的呢?司马迁的妻子也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做:柳倩娘,这个人是飞将军李广的外孙女,柳倩娘的父亲也是一个文人,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柳倩娘也是有名的才女。最后在李陵的介绍下,与司马迁相识结婚。
两个人都是文人,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婚后生活自然是夫妻和睦,相敬如宾。柳倩娘知道司马迁写史记要不停的在外收集资料,她不怕劳累,陪着丈夫一起到处游历,寻找素材。
司马迁遭遇刑法的时候,两人已经有了孩子。但毕竟是个文人,有自己尊严。每一次司马迁和柳倩娘同床共枕的时候,司马迁都会百感交集,悲愤难当。司马迁曾经在《报任安书》中说到过“诟莫大于宫刑”。可见司马迁内心是多么的难受。
柳倩娘也深知丈夫内心的痛苦,选择了离开司马迁,每一个月都回去照顾他一次,让司马迁专心的投入到写书中区,即使在司马迁死后,倩娘也还是选择了一个人度过余生,要知道当时的汉朝女性地位是很高的,改嫁在汉朝时常有的事情,但是倩娘身为司马迁的妻子,她选择牺牲了自己,知道倩娘死前还一直维护着丈夫的尊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