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史记 >> 史记推荐 >> 将相和概括

将相和概括

将相和主要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故事。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蔺相如从秦王手中守护赵国国宝“和氏璧”;渑池之会的主要内容是蔺相如在渑池酒宴上不畏强权,拼死捍卫赵国尊严;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是廉颇得知自己错怪蔺相如,负荆前去蔺相如门前请罪,两人冰释前嫌。

人物性格特点:

廉颇: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于改过,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

蔺相如: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故事教育意义: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国家的利益和大局为重,做人要有宽阔的胸怀。蔺相如胸怀宽阔,对廉颇的羞辱退让再三,退让是一种胸怀。而廉颇知道自己错了,负荆请罪,也是一种胸怀,这种胸怀则更可贵。

《将相和》出处:

该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将相和》作者: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任太史令,故人称太史公。年幼时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因为父亲司马谈的缘故,司马迁回京后得以仕为郎中,受父遗命编纂历史,效法孔子精神,继《春秋》作《史记》,完成一代大典。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