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神威瞋目斥之,人马俱惊,后人是如何评

吉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34369

人事

第期啃书君如是说

项羽是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用浓墨重彩加以描述的一位悲剧英雄,《项羽本纪》是《史记》一书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中项羽之死部分写得更是悲壮,短短几百字就为我们展现出了这位西楚霸王的英勇不屈来。读这段文字仿佛项羽就在我们眼前,甚至我们还能感受到他的神威。

西楚霸王项羽

楚汉之争已进入最后一个年头,此时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项羽已经进入守势,刘邦已经在垓下布下一张天罗地网,胜利的天平已经在向刘邦倾斜。被围垓下后项羽意识到了自己已经大势已去,最宠爱的虞姬也已经自杀身亡。但是他不相信这是自己指挥失误所致,而是天要亡他(《史记》原话: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话,他于是带头冲下山去,斩将、夺旗,手下人看到后都很信服,于是在他的带领下,这只江东子弟兵开始了最后的冲锋,他身边的战士越来越少,等到了乌江边,仅剩下他独自一人。他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没有渡江而去,而是留了下来。刘邦的人马渐渐围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叫杨喜的,拿着兵刃要前来与项羽决斗,结果项羽瞋目而斥之,杨喜人马俱惊,逃到了几里以外。项羽的一吼之威,确实神勇。

项羽冲锋陷阵

可惜的是他再神勇也终究只是匹夫之勇,一个人的勇猛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神勇的项羽最终还是不免乌江自刎的下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项羽这个人的喜爱和仰慕,每个人心中都有这种英雄情结。那么自古以来的人是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的呢?

项羽剧照

这些评价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李清照对于他的评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里她高度赞扬了项羽的这种气节,宁死不屈,临危也不会退缩。在她看来,项羽这样的人物,虽败犹荣,虽死犹生。

唐代的大诗人杜牧也曾经作诗评价过项羽: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和李清照的观点刚好相反,杜牧完全是在批判项羽,认为他自刎乌江并非是明智之举,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江东一代还有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若是返回江东重整旗鼓,或许还是可以东山再起的。

电影鸿门宴剧照

几百年后的北宋时期,名相王安石就杜牧的这首诗做出了回应,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对项羽的评价: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这首诗道出了实情,确实当时天下已定,又有几人愿意陪项羽再去冒险呢。在他看来渡江是荒谬的,不如乌江自刎那种坦荡,那样一了百了,还能落得一个敢作敢当的美名。

总体来看后人对于项羽的评价还是积极的、惋惜的,吴仰湘对项羽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评价他宁死不渡,不图一己苟存,不想称王割据,以个人的牺牲结束了楚汉战争,成全了西汉的统一大业,避免了南北的分裂,其历史作用不容否定。

项羽之死

项羽从小就有雄心大志,起义以后,项羽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对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气。项羽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坦然直率,这在政治斗争上项羽非常幼稚,特别在鸿门宴上更是如此,对于一个敌将的放肆行为视而不见,更呼其为“壮士”且“赐之卮酒,赐之彘肩”。项羽是军事人才,善斗力,彭城大战,带三万人把刘邦打败。是的,霸王项羽确实让人怀念。他英雄一世,敢作敢为,这是真正的男子汉,铮铮铁骨,豪气冲天。“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何等的豪迈!真乃盖世英雄,震古烁今,光照日月。英雄末路,他没有选择逃生,而是从容自刎。他演绎的那首《霸王别姬》成了千古绝唱,使得多少后来者扼腕叹息,唏嘘不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