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史记》困围时期
两汉时期的《史记》差不多是禁书。有个例子来说明。成帝时,东平王刘宇来朝,上书求《太史公书》,成帝就问大将军王凤给不给。王凤说:战国从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与。(意思是说史记里讲了很多军事的理论,诸侯学这个干什么,想要造反吗?)成帝竟纳其言,遂不与东平王书。
执政者颂扬班固,贬低司马迁。《史记》实录了历史,记载了汉朝很多的隐讳的东西,为执政者所不喜不允许广泛流传。而班固效法《史记》做纪传的《汉书》,褒扬朝政,取得独尊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基时期
西晋傅玄、张辅论马班优劣,指斥班书不如迁书。开始大张旗鼓的表彰《史记》,张辅既是个学者,也是个官员,有一定的影响力,他说《汉书》80万字,只写了西汉一朝年,司马迁50万字写了年,班固哪里和司马迁能比啊?自此《汉书》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史记》日渐受到重视。
刘宋裴骃写了一部史记的注释叫《史记集解》,此集解以晋徐广《史记音义》为基础,博采九经、诸子、诸史和汉晋人的《史记》注说成果作集注,号“集解”。裴骃校正《史记》文字,写成定本,奠定了今本《史记》行文基础,我们现在看到中华书局整理标点本《史记》的原文的主本就事裴骃的集解本。
唐代时期-史记学发展高峰期
唐代时期,《史记》研究进入一个成熟时期,有将近20家的《史记》著本,最出名的有两本,一本是司马贞《史记索引》,一本是张守节《史记正义》。这两本和刘宋裴骃《史记集解》是汉唐时代史记学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是研究《史记》的必读参考书。
史记三家注序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