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巧红让古文献成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

文献学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学问,近年来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破竹之势迅速发展、日趋成熟。其中,历史文献学作为文献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逐渐独立并壮大起来,以其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质对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我国著名历史文献研究专家牛巧红,历史文献学博士,现任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河南省语言学会的会员。曾担任《秦声秦韵》副主编,以及《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理论与方法》、《河南方言语法论集》的重要编委。多年来牛巧红深深扎根于我国文献研究领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发表的十余篇学术论文均被各大权威期刊重磅刊载,作为核心参与人员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外汉语教学常用50量词认知研究”,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量词认知基础与语言教学”等科研项目。此外,牛巧红还主持承担了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司马贞《史记索隐》研究”,获得了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和资金协助。长期的历史文献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索,练就了牛巧红极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勇于突破的科研精神,使其成为我国文献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中华文明古国多年的悠悠历史。随着《史记》的声誉和地位日渐显著,各家各派关于《史记》的注释和评价数不胜数,其中以“史记三家注”(《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影响最为深远,已佚注本《史记音义》也颇受业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