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常说的八嘎呀路,来源于史记,翻

人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真刀真枪的战斗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然而,这世界上有些事情稍不留神,就已经被钻了空子,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深入骨髓,拔除已经非常困难了,但是事情无绝对,只要及时发现,找到应对的方法,还是可以挽回的,

日本,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渊源长久而又关系极为复杂的国家。在很多影视剧中,日本人常常会说一句“八嘎呀路”,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国人为什么如此痛恨这句话呢?这句话的背后到底包含着日本人什么样的心思呢?

01借鉴文明,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各个朝代的文化都各有特点,并且辐射到了临近的一些国家。

其中,作为中国邻国之一的日本,在隋唐时期,曾经多次派遣使臣和国民,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将这些文化带回国之后,结合日本本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例如,日语就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很多字经过日本重新组合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意思。“八嘎呀路”,就是演化组合而来的一句话,它的原文是“马鹿野郎”,不过它在日语中的意思,并不那么友好,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愚蠢的无可救药的人。

日语有一部分来源于汉语,例如,马鹿就出自于《史记》。传闻,秦朝的二世皇帝胡亥,非常宠信宦官赵高,有一天,赵高为了测试大臣们谁是自己这一边的人,于是,故意找来一只鹿,并对皇帝胡亥说,眼前的这只鹿是一匹马。

秦军历来注重军事,马匹更是不可或缺,胡亥即使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也不会糊涂到不认识真正的马,于是他疑惑地对赵高说,这明明是只鹿,怎么会是一匹马呢?

赵高并没有理会胡亥,而是又问群臣,这究竟是鹿还是马?群臣忌惮赵高的势力,又害怕回答的不符合赵高的意思,赵高会秋后算账。

于是一大部分人回答这是马,但也有一些人不惧赵高的权势,直言这是鹿,不是马,结果,回答是鹿不是马的人都被赵高逐个除掉。如此混淆是非,秦朝仅仅历经二世就亡,不是没有原因的。

“野郎”在日语中的意思是没有教养的山野村夫。把“马鹿”和“野郎”这两个含贬义的词合起来,译成“八嘎呀路”,其侮辱人的意思就十分严重了。

古代中国在经历了多个封建王朝的发展后,时间来到了晚清时期。那个时候的清朝,闭关锁国、思想封闭、国力贫弱。

西方列强用舰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国门,而学习了西方文化再度变得强大的亚洲国家日本,也参与到了攻打清朝的队列中。

从那个时候起,日本就开始了用军队来攻打中国,直至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才被迫结束了武力侵华。

在武力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人民常常说一句“八嘎呀路”,就是嘲讽中国人民是愚蠢的人。

02赠人玫瑰手里留下的不一定是余香

隋唐时期,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臣和国民学习中国文化,礼尚往来的中国,也派遣了名士去日本讲学。

比如,佛教著名的鉴真大师,就曾去日本弘扬佛法,日本著名的唐昭题寺,就是鉴真大师主持修建的佛寺,见证两国有来有往,关系友好。

随着时间的久远,日本学习了一部分隋唐文化之后,结合自己的本土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来,又经过明治维新,大力学习了西方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下,增强了自身的国力。

但国力增强了,野心也开始随之膨胀,它并没有采取睦邻友好的政策,而是武力攻打侵略了,当时国力衰弱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从年日军局部侵华到年抗日战争胜利,这中间,惨无人道的日军在中国留下太多罄竹难书的罪行,南京大屠杀,屠杀30多万人举世震惊,除此之外,其它丧命于日军蹂躏下的亡魂不计其数。

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的同时,还用言语“八嘎呀路”、“支那人”来侮辱轻蔑彼时中国的国民,认为彼时的中国国民是一群低贱而又愚蠢的人。这样的耻辱,直到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彻底地洗刷。

0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有强大,才能屹立不倒

比拼武力,可以明显地看见成败,但还有一种战法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杀人不见血更恐怖。在我们的国土上,竟然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一些用意神鬼莫测的风情文化,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物品,背后竟然是别人的蓄谋已久,这难道不让人脊背发凉吗?

常言道: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别人的善意,我们会友好还礼,但别人不怀好意,我们也会还击。一个人强大了,他的身边会是更多优秀友好的人,而一个人弱小了,自然就会受到欺凌和羞辱。

好的机会不会等待一个原地踏步的人,也不会给一个茫然冒进的人机会。一个人只有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四肢矫健,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这需要不懈坚持才能达到。祖业不能忘,打铁须自强,认清糖衣炮弹,克制不该有的欲望,才能健康成长,越来越强大。

知耻而后勇,自己缺少的东西,不应该从别人那里侵占而来,更不应该妄想着占为己有,因为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能占得一时,也不会占得一世。

更何况这些东西原本就不是自己的,没理由私自占用别人的东西。因为人人都欢迎真心相交的朋友,而不会容忍一个时刻想着算计他人的窃贼,难道不是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