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收割庄稼也用镰刀,但模样很特殊,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县出土了一件奇怪文物,这是一把奇怪的半圆形刀具,通体为铜材质,它的用途引来了百姓们的多种猜测,但却又莫衷一是,结合它所处年代和磨损状况,专家们最终确定其为镰刀,这究竟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注定了中国独特的国情,我们没有欧洲海上国家那么多的坚船利炮,我们也没有古埃及神秘的宝藏,但是我们有历史悠久的农业。“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简单的几个字,就将我们赖以为生的粮食列举了出来,排在六谷之首的“稻”就是水稻,水稻筛壳后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

那我们的国家究竟何时开始种植水稻的呢?《史记》中记载道:“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翻译过来就是说,大禹命令百姓种植水稻,这是关于水稻种植最早的文献记载,大禹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上下五千年,水稻种植的历史就是我们民族文明的历史,截止到年编撰《全国稻种资源目录》时,我国水稻的品种已达到了种,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自然早已远超这个数字。

可无论是什么水稻,它成熟之后总要收割,现代人不仅拥有锋利的钢制镰刀,而且很多地区都有了专用的收割机,收割水稻早已不是一件难事,那古代人怎么办呢?

我们首先需要明晰,钢作为一种合金拥有很多优点,但是它合成复杂近现代才有它的生产技术,在古代最常见的金属是青铜,这是因为铜属于不太活泼的金属元素,它的冶炼和铸造工艺不太复杂。《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记载:“譬如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篙。”,这里的“艾”就是古代的镰刀,可是铜质磨出的镰刀,它的刀刃无法很好地对抗水稻的粗纤维,用几下就会卷刃,古代人拿着这样的镰刀,根本就没有工作效率。

时间来到了年夏天,江苏省常州市的溧阳县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来省里的考古专家们来到了这个县城,他们向全城的老百姓征集古文物,希望可以得到一些档次高一点的“文物”,然后充实博物馆的馆藏,一位村民拿的铜器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这是一个半圆形的铜片,长15.6厘米,宽7.4厘米,高0.9厘米,它右下侧有一个小小的“刀把”状物,铜片的大部分布满了锯齿纹。

这是个什么玩意?专家们一时间都十分困惑,于是将其带回了研究所进行年代测定,最终碳十四测定法显示其为战国时期铜器,它是文物不假,可是它是用来干啥的呢?专家们陷入了困惑,此时一位溧阳当地的老专家提出了镰刀的可能,他引经据典,《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春种八谷,夏长而养,秋成而聚,冬畜而藏。”由此可见,早在战国时期,溧阳一地就已开始种植八谷,所以这个铜片自然就是镰刀。

专家们虽然十分同意老同志的猜测,但还是觉得无法得出结论,在经过又一轮的讨论后,他们最终决定进行一次实验,按照原来器物的尺寸,等比例地制作了一件一模一样的仿制品,并亲自去试验下地收割水稻,专家们甚至还分析了它的用法,这是一把没有“刀刃”的镰刀,所以只能用凹凸不平的锯齿纹,最终完成对水稻的收割。

专家们发现这确实是一把镰刀,虽然没有钢刀的刀刃锋利,但是用它收割水稻的速度也不错,绝对比带刀刃的青铜镰刀更好用,原来这件奇怪的铜器,竟是一把“锯齿”刀。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聪慧,他们利用手中现有的条件,创造出符合他们使用的工具,这样的器具也许会过时,但是聪明的头脑却遗传给了后代,现在我们已经制作出了大量非常实用的工具,一路走来,我们用智慧换来了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吴越春秋》赵晔撰著;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