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写作写一篇文章,推荐一篇一部或一类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公布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号召建设校园诵读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化活动。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学校学生会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请根据你的阅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向学校学生会推荐一篇、一部或一类适合诵读的经典。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例文:

屈原之光,永照于世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愈发的怀念屈原,于是,我今天要推荐的经典就是《离骚》。《离骚》虽然跨越了千年时光,但其中仍然有不少深情的诗句、美丽的情感、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去体味。

诵读《离骚》,深情的语言会萦绕在我们耳畔。“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个“兮”字将南音的多情与婉转表达到极致,拉长了音调的同时也拉长了情感,是深情浪漫的诗人对人生对国家对理想的最深情的表达方式。在诵读中,我们能追溯到诗歌源头,歌从黄河来,亦从长江来,那一起一落,一咏一叹的情味是华夏文明最纯粹的初心。

诵读《离骚》,香草的芬芳会溢满我们的生命。“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朝朝暮暮都与香草为伴;“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屈原风风雨雨都以香草为魂;清与浊,丑与美,颠倒众生;芷与兰,难吐芳馨,何故逆流而上,何为孤芳自赏,大概只有屈原能做出最完美的诠释。宁溘死以流亡,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在污浊的氛围中洁身自好,这或许是屈原给我们上的第一课。“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于佩之陆离”。然而长路漫漫,上下难求,哪怕无力改变世界,也要改变自己,而不只放任自我,自甘堕落。虽只是浊浪中的一缕清流,也会有人为之驻足。

诵读《离骚》,国家主人翁意识会植入我们的灵魂。“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是屈原的理想,他一直渴望做一位先导,引领自己的国家走向强盛,但乱世而不群,谁可解君意,云游而远去,心却系故里。屈原矛盾而坎坷的一生也随着楚国的覆灭而走到尽头,流言四起的风撩拔君臣异梦,明明不被重用,明明受人排挤,可他还是“受命不迁”,这是多强烈的爱国情怀。今天的青年也应该有长远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而不是崇尚“丧系”“佛系”的风气,只想每天安稳地过日子。我们每个人都应像屈原一样,积极为国献计献策;况且时代在进步,优秀的观点往往会被采纳,也不至于再抒发“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感慨了。

认真诵读《离骚》,你可领略到传统中那份浪漫深情的力量,那份力量让这颗星球也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温暖而有价值,芳草氤氲出的香气,就在你我之间。

青年当诵读《史记》

为了响应学生会的号召,我强烈推荐,当代青年,应当诵读《史记》。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发展至今未曾中断的民族,所以,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史书从来都是被人高度重视的一类书籍,历朝历代的精英以笔为刀,刻下了一分一秒的风云变幻。而《史记》正是这一类经典中脱颖而出的代表,可以说是一部将历史性与文学性发挥到了极致的不可多得的巨著。在其中,我们可以了解刘邦的帝王之路,可以得知项羽败北的真因,可以感受孔夫子的循循善诱,可以洞悉朝廷权谋的复杂。既有人性的扭曲,更有正义的荣光。况且,《史记》是司马迁跋涉千山万水搜集无数资料的鸿篇巨制,是司马迁为传承文化,忍辱负重的血泪之作,当代青年,怎能不去诵读这样的著作。

对于我们青年来说,诵读《史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史记》独特的文学性,可以说也让它站在了文言经典的山巅上。而我们当代青年的语文素养,传统文化素养,最缺乏的就是文言素养。对文言的疏远,直接导致了我们与传统文化的隔阂。而阅读《史记》,便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文言素养,增大我们实词的积累量,最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语感”,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还提升了我们应试文言文的能力。而且,作者的用词,结构的安排,甚至句子的长短,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在我看来,读《史记》一定要诵读。诵读《史记》,可以更好地培养对于文言的感觉,更好地把握停顿,节奏,音韵。唯有诵读,才能把握作者的感情,才能浮现出那个场景,才能真正地身临其境。

《史记》的独特性,还在于它继承了史家秉笔直书的原则,却由于司马迁的个人原因其中掺杂了复杂的个人情感,但这却并没有成为此书的累赘甚至败笔,想反,它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就拿每篇最后的寥寥数语评论而言,它没有局限读者的思考,而是发人深省。《史记》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对人思想的武装。读史本就使人睿智,读《史记》让人更睿智。

所以,我强烈建议,当代青年应当诵读《史记》。

诗词唱不衰,经典咏流传

经典咏流传,咏唱留经典。诗词,我认为是最适合流传咏唱的经典。

诗词,尤词,在古时大多都有谱曲。姜白石的《鬲溪梅令》曲调甚至流传到今天,更适合我们唱读。前人曾讲柳永词宜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婉声低唱;东坡词是大汉抱铜琵琶,喊出大江东去,赤壁冷月。这个评价也从侧面印证了诗词的适合咏唱,咏唱也更能展露诗词内涵。将风格各异的诗文配以音律,将是何等美妙啊!

我认为诵读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审美意趣。从“庭院深深深几许”到“零落成泥碾作尘”,从“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的稼轩词到“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易安词,诗词无疑是最快捷,最优美的穿越,是最本土,根植于心的审美熏陶。我相信前人的优秀作品,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审美最动人的范本之一。透过千年的红尘回望,收获的不仅是审美体验,也唤起了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唤醒我们对诗词、对文化的热爱。

诗词中不仅有诗情画意,更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古典诗词中的思想情怀既有儒家的君子之道,有时又蕴含着道家的洒脱。比如脍炙人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幽幽,在荒凉的大漠中,甚至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但在诗词中总觉出慷慨之情,乡愁之上更是家国情怀,显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比如杜甫虽是艰难苦恨,虽是白鬂潦倒,孑然一身,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气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胸襟,谁又能说不打动人心呢?诗词中蕴藏的思想价值,比说教更动人,也更真诚。在咏唱中,我们会汲取其中的瑰丽思想,它会帮助我们做一个更丰富、更成熟的人。

诗词,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内敛,通达,它会成就文化的自信。在咏唱中我们与古同行,看三月春闱细雨,严冬狂风大漠;在咏唱中我们共赏古今,观义士冲天之豪情,文人报国之决心。在咏唱中我们超越了空间的阻隔,点亮了时代的文明。烛照千秋,辉映我们的未来。

诗词唱不衰,三日犹绕梁,经典永流传,今日更吟咏。

材料分析:这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导向明确,引导考生重视经典阅读,提升综合素养。题干要求“根据你的阅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所以考生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只要问题明确,表达得体即可。另外,要求“向学校学生会推荐一篇、一部或一类适合诵读的经典”,这一要求有几层需要考虑:对象是“学生会”相关人员;推荐适合阅读的经典,可以按体裁或题材来分类推荐,如推荐诗词、散文、戏曲,也可以推荐励志类诗歌、爱国类传记等。

推荐文怎么写,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一般写法: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体裁类型及主题。要向读者介绍一篇文章,首先应该告诉大家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应该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文章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层次要清晰,一般按照并列或者层进式结构来布局;感情要真挚,要富有感染力鼓动性强。可以多使用排比修辞。

比如:这是一篇在细节中透露真情的文章,犹如一曲天籁,荡涤心灵的污垢,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跟随作者的笔触,你会看到继母平凡而又不凡的一生。当孩子以亲生母亲的照片发起挑衅,她那句温柔的“不碍事儿”,显现了继母宽广的胸怀;当孩子调皮捣蛋而受伤时,她紧张奔波,时时自责,又是何等真切;自然灾害中,面对家境的窘困,她将亲生女儿远嫁内蒙,临行时甚至剥下了唯一值钱的毛衣……这份无私又怎能不让人动容?泪光盈盈中,你可以看到继母以宽容的胸怀,真挚而无私的爱融化了坚冰,也塑造了一个母亲崇高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推荐人物形象时,善于运用细节刻画,文章因真实而动情、动人。比如:我生病时,她“俯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是慈母的温柔;送别亲生女儿时,她的“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心中的痛苦不言而喻;当孩子第一次真诚地喊出“妈妈”,那像个孩子似的哭泣中融化了多少的辛酸苦辣。一个历经艰辛,纯朴坦荡的母亲形象便跃然纸上。

在人物语言描写上,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用质朴而典型的语言为人物形象增色。比如:“不叫就不叫吧”“不碍事儿,挂着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没有任何的修饰,没有漂亮的词汇,然而正是这些来自生活,朴实而真诚的话语产生了动人的力量,使人触摸到继母纯洁的心怀。母亲是一本书,一本用大爱书写的书,在作者的引领下,我们感受着真挚质朴的母爱。

①腹有诗书气自华。②唐诗,中华文化的明珠。③阅读经典《三国演义》。④《红岩》,信仰的力量。⑤《论语》,儒家的经典,永远的经典。

(1)理论素材(名言警句)

①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温家宝

②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④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⑤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⑥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事实素材

①宋代著名的宰相赵普读书不多,担任宰相后,他向宋太祖提出的削弱地方兵力、收回大将兵权等一系列巩固国家政权的措施,都被太祖一一采纳,为天下安定做出了贡献。宋太宗赵匡义继位,赵普依旧担任宰相。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过《论语》,没读过别的书。是真的吗?”赵普毫不隐瞒,如实回答:“我平生懂得的道理,确实没有超出这部书的范围。过去用半部《论语》辅佐太祖平定天下,如今用另一半协助陛下治理天下。”太宗会心地点了点头。(故事型)

②《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加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齐心协力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精彩片段型)

文言文阅读:文惠太子

写作训练:承受重压与负担,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写作训练:日子如莲,无言即大美

古诗鉴赏: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文言文阅读:杜甫,字子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