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如明镜,照鉴古今

一次在美术课上,我让同学们鉴赏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作品,没想到学生看后,在他们的眼里根本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找学生描述和评析这幅作品,他们也只是很简单地概述出画中所画的基本内容,完全没有提供超出图像本身的信息。

鉴赏艺术作品,需要了解作品的笔墨情趣,画家经历,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等相关信息,如果只达到看人是人,看树是树的阶段是完全不能够领略其作品的精髓所在的。

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相信很多人都有困惑,其实这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多读文史与艺术类的图书就可以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这幅《采薇图》读过《史记》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里面画的两个人是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到山上去采薇,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知道了作者要表达什么。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又融汇贯通,既有王迹所兴,原始察终之能,又有见盛观衰,论考之行。

《史记》虽好但原文不适合所有人读,汉朝距今两千多年,其语言表述形式与今天相差甚远,再加上对历史典故不熟悉就很难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好在现在的史学大咖非常多,他们想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如王立群编写的这本《读史记成大器》就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

这套书一共有六本,由上古春秋,步入战国,秦国崛起等组成,按照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史记》里所呈现的关键信息,让读者读后有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

像这幅《采薇图》的历史背景就出现在第一本书里面,周灭商后,伯夷和叔齐两兄弟不耻周的这种行为,决定“不食周粟”,于是躲进首阳山里,以采薇为食。

中国画里山水画和人物画一般分得很清楚的,像这样以山水为背景来表现人物的作品其实并不多,作者既要环境,又要人物的表现形式,足见其创作的良苦用心。

《史记》里共有七十列传,《伯夷传》只是其中一篇,能被司马迁从三千年历史长河中挑选出来的人物,肯定是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精彩。

文章最后,史如明镜,照鉴古今。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是后人研读历史,品评功过的最有说服力的一本资料。

《读史记成大器》这本书把《史记》内容进行了重新翻译和梳理,同时又加入了作者从史学角度的评价与分析,很适合历史零基础的人学习和阅读。

作者:安逸喜欢读书、写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