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史记货殖列传篇一,富贵之道

《史记.货殖列传》应该算是中国古代首篇详细记录经济规律、风俗风情、经济产业、商人传记的一篇巨作,其阐述的经济规律和现象大部分跟现代社会大致相当,非常有启发性,而且读古人对经济的理解也非常地有意思,其阐述的经济规律我觉得可以媲美《国富论》而且更加简短明了。

列传篇幅太长我们分成几个篇幅去解读,原文不在此处展示需要的自行百度。

篇幅一:论富与贵之道

致富之道在是摆在《史记.货殖列传》最后的篇幅,富贵之道主要阐述的思想大概是富贵对国家、家庭、人的影响,如何由富得贵,如何认识富贵。司马迁列出了几个观点表明了离开物质条件去谈治国安邦和仁义道德是没意义的,离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谈政治就是耍流氓。

正文解读:

1、开篇首段即驳斥老子“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家的理想社会状态,个体独立经济的乌托邦社会是不存在的,社会发展需要经济文化交融。

2、二段则说“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意思大概为人天性自自然然地就是贪图享乐,不论外界如何说教都无法去根本上改变,更多地是需要顺应人的天性“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最佳方法就是顺其自然然后引导教化和立法,最愚蠢的方法就是直接剥夺人民的经济权益,这里有点自由经济的味道。

3、三段则大概介绍当时中原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夫山西饶材、竹、谷、纑(lú)[苎麻]、旄(máo)[牦牛尾装饰]、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fēn)[楠木]、梓、姜、桂、金、锡、连[铅]、丹沙、犀、玳瑁[海归壳?]、珠玑[彩宝]、齿革[某种动物的角];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zhān)裘[毛衣]、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外插一话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美女在当时也是一种资源,看来到汉朝时候中国女性普遍地位仍然还是非常低的就是没把当人看,不过回到当下各种媒体不断潜移默化把女性重新物化倒是非常可耻的一个现象。当然三段主要讲得不是介绍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而是讲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时处顺”的观点,凭借着资源禀赋和商品贸易不需要任何政策当地人民自发地就会做起生产与贸易的工作,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天然的经济循环,段三可以说是对自然经济的一个非常生动地具象性描述,具体的可以查看原文。

4、段四内容已经在阐述发展经济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段四也列举了四个古代中国核心支柱产业农业、手工业、商业、林业,虽说士农工商这个阶级排序,司马迁倒是实实在在地写出一个古代政权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实在莫大地讽刺。段四末简单说明了姜子牙和管仲的经济政策如何让国家走上富强,具体可以参考原文这里就不具体赘述了,主要表达的观点是“贫富的产生与禀赋无关,方法总比困难多,聪明人怎么都会有生财之道,愚蠢的人给金山银山作用也不大”。

5、段五来个大总结升华,“仓廪(lǐ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使人民富足盈余一个国家的百姓才知道荣辱礼仪才活得有尊严才懂得爱国,民富而得民心,民贫则失民心。这也跟当下强调“共同富裕”一个道理。经典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是出自该段,说明富与贵的必然关联,一国尚愁贫困,更何况天下的老百姓呢?

¥史记插盒装全6册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