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03)司马迁在《史记》中四次提到一个战国时期的高人——周太史儋(dān)(担任周朝太史之职故名太史儋),说的都是他出关入秦见秦献公,预言秦国国运一事。可是四次记载的内容前后不同,导致后人困惑不解,真假莫测。经我研究,发现其中原来有一处记述完全错误,本文将考证准确的发生时间和预言内容,并详细推演破解太史儋预言。
《史记》前三次记载相同且正确,第四次(《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完全错误。列举及分析如下:
一、《史记·周本纪》:“(周)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此处记载的发生时间是周烈王二年,即公元前年;预言内容是秦、周始合,后别,别年复合,合17年而霸王出。
二、《史记·秦本纪》:“(秦献公)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秦献公十一年也是公元前年;预言内容同上。
三、《史记·封禅书》:“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秦始与周合,合而离,五百岁当复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这里的“秦灭周”,结合《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可知是指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年),再往前推一百二十岁,发现也是公元前年;预言内容同上。
四、《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孔子卒于公元前年,往后推一百二十九年,是公元前年,不同于前三处记载的公元前年,此处错误;前三处预言都是别年,此处是合年,此处错误;前三处预言都是合17年而霸王出,此处是离70年而霸王出,此处错误。这一段记述完全错误,不知是妄增、篡改还是笔误。又疑《史记》中老子传记被后人改动过,其实太史儋之所以如此有名,主要是因为从《史记》以来他常被认为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但其实并不是的,详情可见我写的老子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人?,此不赘述。
总之,太史儋入秦见秦献公的准确时间是公元前年,预言内容是秦、周始合,后别,别年复合,合17年而霸王出。下面是太史儋预言的详细推演破解。
《司马迁像》《史记》“秦、周始合”,“始合”时间主要有三种解释:(一)始于黄帝,因为秦、周都是黄帝之后;(二)始于秦祖,因为秦祖事周;(三)始于公元前年左右周孝王册封秦非子,使邑于秦,秦非子成为秦始封君,秦成为周的附庸。“后别”,“别”又有三种解释:(一)就是刚刚提到的公元前年左右秦成为周的附庸;(二)别于公元前年左右秦仲受封;(三)别于公元前年左右周平王东迁,秦襄公被封为诸侯,秦正式成为诸侯国。因为“始合”“后别”的时间不定,使得预言有了三种合理解释。(本文作者是“阅读甲乙”,发布于百度)太史儋预言的三种合理解释第一种解释“秦、周始合,后别”,指的是从黄帝或秦祖开始,到公元前年左右周孝王封秦非子使之成为周的附庸,或到公元前年左右秦仲受封。“别年复合”,指的是秦为附庸后经过约年或秦仲受封后经过约年,到公元前年(秦孝公二年)周显王致胙(zuò指祭肉)于秦孝公,再次亲合。“合17年而霸、王出”,指的是致胙孝公后经过17年,到公元前年(秦孝公十九年),周显王致伯(指侯伯)于秦孝公,秦孝公成为诸侯之长,是为“霸”;在此之后秦孝公之子秦惠文君于公元前年自称秦王,是为“王”。这一解释中,太史儋预言了周天子致胙秦孝公、秦孝公称霸、秦惠文君称王。这种解释的合理之处有:(一)秦开始没被册封、尚未有地是统属于周,而获封秦邑后可以说是区别于周,《史记集解·周本纪第四》应劭就认为秦成为附庸是秦与周别;(二)秦献公时秦国还不是头号强国,预言到秦孝公称霸、秦惠文君称王是可能的,但预言到秦灭周甚至秦始皇横扫六国是非常困难的;(三)太史儋入秦的时候诸侯大国还没普遍称王,战国中期以前“霸”和“王”并不连称,“霸、王”应指两个人,而秦孝公称霸、秦惠文君称王正好与之吻合。[1]
秦孝公影视形象第二种解释“秦、周始合,后别”,指的是从黄帝或秦祖或秦非子开始,到公元前年左右周平王封秦襄公,秦正式成为诸侯国。
“别年复合”,指的是成诸侯国后经过年,到公元前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昭襄王灭东周,“其器九鼎入于秦,周初亡”,此后进入秦纪年,改朝换代。
“合17年而霸王出”,指的是秦灭东周后经过17年,到公元前年(秦王政九年),将来横扫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开始亲政掌权,是为“霸王”。
这一解释中,太史儋预言了秦灭东周和秦始皇横扫六国。这种解释的合理之处有:(一)既然“复合”阶段是秦、周并存,那么“始合”阶段也应有秦、周并存,所以附庸时期应算在“始合”里面,这才符合“始周与秦国合”的说法;(二)公元前年嬴政开始主持国政,亲理国事,平定嫪毐叛乱,开启了成霸业的宏图;(三)《史记索隐·封禅书第六》就采用这种解释,五百岁复合是从秦成为诸侯国至秦灭东周,合十七岁年霸王出是从秦灭东周至始皇九年诛嫪毐。
《秦始皇像》第三种解释
“秦、周始合,后别”,指的是从黄帝或秦祖或秦非子开始,到公元前年左右周平王封秦襄公,秦正式成为诸侯国。
“别年复合”,指的是成诸侯国后经过年,到公元前年(秦庄襄王元年),秦灭西周,周至此灭亡,退出历史舞台,大合于秦。
“合17年而霸王出”,指的是秦灭西周后经过17年,到公元前年(秦王政十五年),西楚霸王项羽出生,未来他将灭秦称霸,是为“霸王”。
这一解释中,太史儋预言了秦灭西周和灭秦称霸者项羽出生。这种解释的合理之处有:(一)既然“复合”阶段是秦、周并存,那么“始合”阶段也应有秦、周并存,所以附庸时期应算在“始合”里面,这才符合“始周与秦国合”的说法;(二)预言了秦国整个兴亡史;(三)“霸王”是项羽独特的称号,少有用它来形容秦始皇的。
《项羽像》总之,预言的三种解释都有其合理之处,玄妙高深,令人惊叹,后两种解释高度的准确性甚至让人怀疑预言有后人附会的成分[2]。其实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太史儋一语三关,将以上三种解释包含在一句谶(chèn)语之中,所以司马迁才引用多次,妙啊。(阅读甲乙|-03|专注国学传统文化的研究分享)#国学智慧#参考文献:
[1]晁福林.周太史儋谶语考[J].史学月刊,,(6):21-27.
[2]王妍.《史记》“周秦合别”问题考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32(5):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