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祖本纪荡气回肠的大风歌,人

诗以言志,歌以性情。

每个诗歌都包含了作者当时深层的感情和内心真实想法,因此诗歌的解读常常依据当时作者的身处的环境或者社会背景为主线,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体会和感悟当时作者真实的内心感受。

首先:《大风歌》的背景。

汉王五年正月,汉高祖刘邦正式称帝,建立西汉政权。

汉高祖五年十月,燕王臧荼起兵发动叛乱。

汉高祖五年十二月,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用陈平计,伪游云梦,后封楚王韩信为淮阴侯。

汉高祖七年,匈奴人攻打韩王信于马邑,韩王信在太原谋反,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出征。

汉高祖八年,赵相贯高等因刘邦对赵王张敖过分羞辱而准备暗杀汉高祖,但因刘邦心灵感应不好,没有留宿在赵国柏人,而躲过暗杀。但是,汉高祖九年,赵相贯高等事被发现,废赵王张敖为宣平侯。

汉高祖十年八月,赵相国陈豨在代地发动叛乱,十一年在邯郸诛杀陈豨等。

汉高祖十二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其三族。

汉高祖十二年夏,梁王彭越谋反,后被废迁往蜀地。之后又想再一次造反,夷其三族。

汉高祖十二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发动叛乱起兵反汉,刚开始刘邦准备让太子刘盈带兵出证,但是由于英布英勇善战和军势强大,再加上吕后和大臣的阻止及建议,刘邦不得已亲自挂帅出证,被弓箭所伤,而且不让医生看病。

汉高祖十二年十月,击溃黥布军,令其他将领追击黥布。回都城的路上经过沛县,因此留在沛县老家和父老子弟纵酒。

汉高祖十三年二月,燕王卢綰谋反,使樊哙、周勃带兵攻击。

汉高祖十三年四月,汉高祖驾崩于长乐宫。

以上这些可以总结出《大风歌》创作的背景是:汉高祖刘邦在登基称帝之后的八年的时间里,在不停地平定各地藩王的叛乱,尤其是在讨伐黥布叛乱时,还被弓箭所伤,吕后派遣良医诊病被刘邦骂出,可以看出这时候的汉高祖经过自己的老家沛县时,不仅有衣锦还乡的喜悦,更多的是对自己生命即将结束,为自己身后之事的无限的担忧和沉思。这些担忧有如下几个:能否入土为安,后世之君能否守住江山,吕后能否放过自己的孩子,各地的封王是否会在大臣造反时勤王等等。

其次,诗歌解读: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

从字面看:大风吹起来之后,乌云随着风飞快飘动。再结合背景就可以看出来:大风指的就是天下人心不稳定,自己建立的大汉王朝还没稳固。乌云飞扬指的就是各地的封王因为各种理由会起兵反叛。可以想象刘邦在世时他们会有所收敛,但是还有这么多的叛乱,如果自己去世了那造反还不是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真是这样后世之君能否保证自己建立的大汉江山长久吗?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意思是:君主的威严遍及海内,这时候回到自己的故乡。这句话给人以:衣锦还乡,志得意满的感觉。我觉得汉高祖有这种感觉,但是更多还是忧虑。因为第一个字是:威。这说明汉高祖一直使用的君威震慑四海,而不是用“德”。这个威只有自己有,后世之君是否还有,还能做到都是未知数。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需要勇猛的将士镇守国家。这时候的汉高祖建立的大汉王朝刚刚起步,国内不稳定的同时还有匈奴人的威胁,自己曾经就有“白登之围”的亲身经历。自己这么优秀后世之君能否镇守江山呢?需要更多的猛士帮助的同时就会有更多的王侯将相的产生,到时候麻烦是否更多呢?

第三、刘邦当时的心情

高祖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作为一代帝王在众人面前流泪可想伤感到了极点,虽然他自己的解释是:游子悲故乡。而这个“悲”字却道出了他的担忧,他不仅是在感慨故乡,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创建的大汉帝国,希望能够传之万世,而不是像秦帝国一样,二世而亡。

第四、总结

由以上三点分析,《大风歌》不仅有表层含义,还有更多的内心想法的集合,需要我们穿过当时的环境,深入了解,才能清晰的知道,这位帝王在衣锦还乡时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背后确有很多无法说出口的遗憾或者忧虑。因此这首诗歌还是有很多需要品味的地方,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理解这位即将离开人世的帝王内心更多真实的想法。

现货正版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高祖刘邦上下册王立群著大风歌全新修订版大象出版社正版书籍京东¥74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