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开篇为什么是五帝本纪它的真

《五帝本纪》是史学巨著《史记》的开篇,在开篇中,司马迁用雄健有力的笔触写下: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斩钉截铁的语气,给人的感觉好像皇帝跟司马迁是同时代人一般,其实所谓的黄帝时代距司马迁已经有两千年之久。

接着司马迁又相同的笔调一一向我们介绍接下来的四帝,颛顼、帝喾、尧、舜。结果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帝喾则是黄帝的曾孙,尧是又帝喾的儿子,而舜也是颛顼的六世孙,所以传说的五帝都是黄帝家的人。这还不算完,我们往下看看夏商周的祖先,夏朝的始祖是夏禹,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商朝的始祖是殷契,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周朝的始祖是周后稷,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绕了一圈,夏商周的先祖同样追溯到了黄帝的身上。

《史记·五帝本纪》洋洋洒洒数万字,其实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在编写黄帝的家族谱系。家族谱系属于最本溯源的东西,所以应该放在开篇。这个很好理解,但问题紧接着来了,司马迁所编写的这些东西靠谱吗?毕竟黄帝时代距司马迁已经过去二千多年,如果不靠谱的话,为什么司马迁要下这么大的力气,来编写这个族谱呢?这牵扯就到了本文的重点了。

轩辕黄帝

我的回答是,其实司马迁编写的古老家族谱系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族谱系让后世的人产生了群体认同感,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英国作家约瑟夫·吉卜林写过一首诗:

所有的好人都同意

所有的好人都这么说

所有的好人都在我们这一边

他们都是坏人

这明显是毫无根据的偏见,但偏见又如何,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用有根据,只要不是“我们”,那一定就是“他们”。有了我们和他们的区别,就有了基本的对立,既然有了对立,那“我们”这边的人自然会齐心协力同仇敌忾,自然也就产生了群体认同感。

司马迁的《史记》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我觉得就是司马迁编写了家族谱系,他把各方势力都编入了庞大的炎黄谱系里,让后世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群体认同感。虽然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打来打去的,但大家起码还是一家人,就算让谁统一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统治权并没有离开这个家,这属于肉烂在锅里。正是司马迁编写的家族谱系,让后世帝王及百姓都有了最基本的思想基础,使得后世的大一统变成可能,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谁当家还不都是一样?何况中国人讲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说不定那天轮到我家统治也不是没有可能。

《史记》

历代统治者大搞祭祀就是要加强集体认同,增强凝聚力。发动战争的理由也可以从认同感出发,因为“他们”是夷狄,是我们不认同的人,所以我们要消灭他们。正如《左传》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打仗的根本目的都是要加强群体认同,如果有不认同的,“我们”就要把“他们”消灭掉,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对于消灭不掉的,“我们”也要和“他们”有区别,由此又引申出文化认同和各种能认同统治的思想观念。于是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例如辽、金、元、清,都要拼命的学习华夏文明,就是争取广大汉族人民认同。

当有人问孟子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统治算不算造反时,孟子轻飘飘的回答:只听说一个叫纣的大坏蛋被周武王杀掉了,没听说有弑君的事情发生。因为在孟子眼中不仁不义的商纣王哪有资格当国君,既然我对你不认同,那当然有资格和权利来杀死你。不光古往今来的各种宗教都是这个逻辑,就是想单纯地杀死对方,减少负罪感,也可以用这个逻辑,欧洲当年的猎巫运动就是典型。

其实不光民族、国家需要群体认同,所有的集体组织都需要认同感来加强凝聚力。各种公司、企业创建文化,设立规章制度,本质上都是在做司马迁编写家族谱系的工作。其实不用制定过于复杂的制度,只要把人能聚拢到一起,再有一个受尊重的人来组织大家,大家能服从,就算没制定任何的规则,只要能让大家统一行动起来,哪怕是踢正步,也能产生群体认同。一旦有了基本的集体认同之后,剩下的就好办了,毕竟规矩可以慢慢地想,还可以随时补充。

为什么黑社会要统一着装?最好一水儿的黑西服黑裤子白衬衫,然后再成群结队的去收保护费?要从气场上震慑住对方是一方面原因,但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因为统一着装可以增加集体认同感,有了统一的制服就可以把每个人编入了集体当中。人一旦成为集体的一员,就有了组织的保护和靠山,这样天然的会增加人的勇气,就算欺负起人来,也能减少许多的罪恶感。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执行的是集体的命令,出了事也是集体的责任,跟个人没有什么关系。犯错了,直接推给集体,总之个人不必也负责,当年纳粹分子就是这样为自己辩护。所以说群体认同感非常有力又非常可怕,他能组织人,也可以毁灭人。

话说回来,不论司马迁根据什么,或出于什么目的创造了黄帝家族谱系,可以说我们今天之所以能成为炎黄子孙,有这么强的民族凝聚力,跟司马迁在《史记》中创建的家族谱系是分不开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