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终成时代绝唱

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历史的江河翻涌,浪花折射着伟人的光芒。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的光点亮了那个时代,同样也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一代又一代,口耳相传,成为了时代的灯牌。太史令司马迁,出生于西汉王朝,西汉经过了秦代焚书坑儒,以及秦始皇为了统治思想而做出的一系列举措,文化典籍遭到大幅破坏,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这对于一个王朝的振兴十分不利。

司马迁剧照

而司马迁家族一直都致力于编撰史书,搜寻历史,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曾任汉朝太史令。古代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各朝皇帝对于封禅都有着热爱之情,封禅更是一朝的大事,一般要登山祭祀,且礼制都采用最高规格的,大事一定要被记录,而作为太史令的司马谈却被汉武帝落下了,他没有参与到封禅,这对于司马谈这个史官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最终他郁郁而终。

司马迁

临终前,他让儿子司马迁继承自己的衣钵,完成史书的编撰,他告诉儿子:“司马家族从古至今都主管过天文历法,不能让家族事业断送在我这儿,你一定要延续我们祖先的事业”。司马迁流着泪父亲对做出保证:“自己尽管不聪慧,但是一定会完成父亲编撰历史的计划,不敢有丝毫的缺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对于孔子也有高度的评价。孔子尽管十分有声望,但是他的家族并不瞩目,司马迁尊崇儒家思想,专门在史记中为他编撰孔子世家,还给予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度评价。

司马迁

汉朝经过了文景之治,国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制度也较为完善,但是汉武帝统领下的汉朝不同于文帝和景帝的统治方法,他十分热爱权利,对于生杀不多在意。司马迁作为史官,记录朝廷之上和皇上的一言一行,和皇帝联系十分密切。长时间的相处,可能令司马迁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帝王之怒。司马迁本是好意安慰汉武帝,结果为自己招来横祸。李广利和李陵同样带兵打仗,李陵兵败不幸被俘,然后投了降,而李广利被打退了兵。

司马迁

这时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作为史官,并不太会阿谀奉承,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就把自己所认为的李陵向汉武帝诉说,为他辩护求情,但是汉武帝认为他这是在贬低李广利替有罪之人辩护,这惹怒了汉武帝。汉武帝以诬上的罪名,将他下了大牢,这个罪名很明显是莫须有,就仅仅是皇帝不开心。汉朝很重刑法,被下了狱的司马迁只有两条路能走,一条是死,保留尊严,另一条是生,接受宫刑。

司马迁

古代的封建体制决定着接受宫刑就等于失去了自尊,作为一个士人的司马迁,永远会被士大夫们嘲笑,也再也进不去那个圈子了。司马家作为一个世家,司马迁是有自己的骄傲的,是什么让他愿意接受宫刑,成为被所有人轻视的人呢?不仅仅是父亲对他的期盼,编撰史书也是他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事,就是因为如此,他放弃了自己所背负的家族荣耀,只为完成使命。接受宫刑,成为了司马迁的终身羞辱。他曾说道:“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自己也认为这个耻辱和他的生命是相连的,如此沉重,如此令人难忘。他屈辱卑微的活着,最终写完了《史记》,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史记

他有着自己所推崇的作为史学家最重要的精神,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关于历史,其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司马迁想要做到的事,仅仅是通过记录历史与探究,可以挖掘出一些名人智慧,让看书的人可以吸收对历史的理解与思考,这个智慧比历史究竟是什么更加重要。司马迁写史记的态度更是在提醒读者,读书的时候要小心谨慎,要拥有自我评判的精神,绝对不能完全被动的吸收它,而应该带着思考,带着问题。

司马迁

司马迁想向我们呈现的是,他的著作,当我们阅读时仿佛能够跨越数千年的时空,和他进行历史式的心灵对话。这才是他的遂念,也是支撑着他,失去尊严也要完成的大事,他的成就,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终于,时代记住了他,《史记》在历史长廊中奏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