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英雄们通古今之变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但“纪传”二字却不足以涵盖《史记》的所有体裁。其中,“世家”就是《史记》在纪传体之外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其中的篇目安排也凸显了司马迁对通古今之变的理解。世家区分了两段很不一样的政治、社会结构方式。前面一段是在周代产生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中有各种层级,慢慢整合成“公侯伯子男这五层结构,接下来有世卿、大夫、士,这样就组合成了一个结构井然、秩序严明的封建社会。那如何追溯这段制度的起源呢?司马迁选择了吴太伯。《吴太伯世家》是《史记》“世家部分的第一卷。吴太伯最重要的事迹是让位。他知道弟弟季历比自己更适合担任领导者,所以远离宗周(西北周人崛起的地方)到了与故乡方向彻底相反的地方,东南地区的吴。从这里开始,周开始建立稳定的基础。所以,如果我们要说周是怎样兴起的,最关键的就是发生在吴太伯这一代的事迹--吴太伯让位之后,才有季历当王,再一步步将王位传到文王(季历之子)、再到武王而建立了西周。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如果我们对应《史记》“列传的结构,会发现在列传第一篇《伯夷列传》中,伯夷、叔产最重要的事迹也是让位。在这样的安排下,司马迁要彰显的人生价值就非常清楚了:即使在某一种传统或道理下应该属于你的东西,如果违背了某种更高的原则,都应该予以放弃。作为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放弃”是一种非常高贵的价值,吴太伯和伯夷叔齐的让”在后世都有非常长远的影响。从西周到东周,《史记》的世家部分一路把封建制度底下重要的列国(陈、卫、宋),以及其中的重要人物(周公、召公、管蔡)--影显出来。再下来就是进入春秋战国后,新的霸主崛起,我们又看到了晋、楚、越、郑、赵、魏、韩,一直到世家第十六篇--《田敬仲完世家》。《田敬仲完世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田氏代齐,这个事件代表了从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在周公的设计下运作了八百年的一套封建制度,在这个时候彻底完结了。世家记载到这一篇,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记述。另一个特殊阶段是从汉代建立到汉武帝一朝的郡国并行制”时期。这是《史记》世家中第二个大板块,从世家第二十篇的楚元王开始,到荆燕、齐悼惠王,以及跟高祖一起打天下的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和周勃,一直到世家第三十篇。它清楚地让我们看到,汉代的郡国并行制究竟在以什么样的方式改变并决定着历史。我们必须要佩服司马迁的史实,他在《史记》中建立的“世家”结构,非常清晰、利落,前十六篇中影显出西周特别的政治、社会制度与变迁,而从第二十到第三十篇,又明白地展现了汉代郡国并行制的起落。不过,在世家的两大部分之间,还有三篇不太一样的文章难以归类,借由这三篇“例外的文章,司马迁展现了他通古今之变的独到史观。第一篇是接在《田敬仲完世家》后的《孔子世家》。按道理说,无论把孔子放前面还是放后面,都不应该有世家(封国之君)的贵族地位。在《孔子世家》之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陈涉世家》。陈沙就是陈胜,他和吴广最早在秦末揭竿而起,引发了秦末大乱,后来导向了楚汉相争、乃至于汉朝建立。陈胜、吴广的出身非常卑微,最多也就到自己称王的地步,既不属于前面西周的封建贵族结构,更与后来汉朝建立的郡国制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司马迁在古今之变的眼光下,就是要凸显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这件事在改变历史上的惊人能星。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和陈胜放在世家”,而且放在一起,又有另外一层意义-司马迁要影显这些少数非常难得的个人。他们不靠身份和背景,纯粹依凭个人,竟然能够发挥这样大的作用,几乎可以说是只手改变了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