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都是周文王的后代吗被秦国灭亡的最

战国七雄只有燕、韩、魏三国是周文王姬姓后裔,其余四国,秦国和赵国出自于嬴姓赵氏,齐国出自于妫姓田氏,楚国出自于芈姓熊氏。

跟帝制时期一般只封同姓诸侯王不同,周朝建立时,周武王封国71个,其中有18个是异姓。原因就是周朝初年是一个从部落邦联制到分封制过度的阶段,那些封国就是邦联制结构的遗存。

燕国——唯一伴随周朝始终的姬姓诸侯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封弟弟姬奭于燕地,史称“燕召公”。

周武王驾崩后,召公奉命和周公一起辅政。召公的名气虽不如周公大,但他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周公,哥俩“分陕而治”,周公常年驻守雒邑,召公留守镐京。

燕国留给了召公的儿子姬克治理。

燕国地处北地,远离了中原的争霸,所以,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燕国相对于其它诸侯国还是比较幸运的,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燕国是倒数第二个被灭的。

韩国——从晋国剥离出来的姬姓韩氏诸侯韩赵魏三家分晋是战国开始的标志,姬姓的晋国分裂为赢姓的赵国,和姬姓的韩国、魏国。

韩国的先祖韩万是晋国曲沃桓叔的后人,因为死后谥号“武”,所以史称“韩武子”。公元前年,赵襄子联合韩康子、魏桓子打败智伯,从此三家分割晋国大权。

公元前年,周威烈王正式给韩赵魏三家册封,公元前年,三家瓜分晋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魏国——从晋国剥离出来的姬姓魏氏诸侯魏国历史最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人叫毕万,因为战功被晋献公封于魏地。毕万的先祖毕公高是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的弟弟,所以魏国也是周朝姬姓后人。

秦国——凭借专业而立国的嬴姓赵氏诸侯秦国赢姓出自上古颛顼帝,他们的先祖伯益曾经是舜帝的“训鸟兽师”。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飞廉、造父都是赢姓后人,其中造父因为出色的驾车技术,称为高级驴友周穆王的专职司机,并被封于赵地,从此便有了赵氏这一分支。

周孝王时,有个非子的人,因为擅长畜牧业,为周王室饲养了大量的战马,受到周孝王的赏识,被封于秦地,这就是秦国历史的开端。

赵国——从晋国剥离出来的嬴姓赵氏诸侯赵氏与秦国是同根,他们这一支在周宣王时与往事发生矛盾,打了一场“千亩之战”后,后来在周幽王时干脆离开周地,侍奉于晋国。

赵国历史最重要的一位人物是赵成子赵衰,当年他曾经追随晋文公流亡19年,不离不弃。晋文公登基后,赵衰位居六卿之一。

当时的诸侯国都以公室势力为政治基础,唯独晋国吸取了“曲沃代翼”的教训,把姬姓公室砍得光秃秃的,所以卿室势力崛起。

赵氏就是晋国历史上的常青树,也是三家分晋的主导者。

齐国——雀占鸠巢的妫姓田氏诸侯春秋时期的齐国与战国时期的齐国,名字虽然没变,但瓤子已经被掏空了。

周朝建立时,姜尚被分封于东海之滨,建立齐国,这时候的齐国国君是姜姓吕氏。而战国时候的齐国则是妫姓田氏,陈氏的一个分支。

当年,陈国有个叫陈完的公子(陈厉公之子),因为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逃亡到齐国谋生,得到齐桓公的优待,从此在齐国落叶生根,并改姓为田。

二百年后,陈完的子孙田和被册封为“齐侯”,并在七年后取代了姜姓,国号依然为“齐”,史称“田齐”。

陈国是颛顼帝,也是舜帝的后人,妫姓陈氏。

楚国——被中原视为野蛮人的芈姓熊氏诸侯楚国的历史比较麻烦,到现在也没有定论,根据《史记》记载,楚国是上古祝融氏的后人。

周文王时,有个叫鬻熊的芈姓季连部落酋长,背叛商朝改投周朝,被文王任命为“火师”,这位鬻熊是楚国有记录的最早的祖先。后来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周成王册封为子爵,建立了楚国。

那时候南方属于蛮荒之地,楚国的创业过程可谓筚路蓝缕。因为又穷又远,长期以来楚国一直被当作蛮夷对待。

周平王在位期间,楚国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已经很强大,熊通在位时干脆宣称:既然中原不承认我们,干脆老子也称王,根周天子平起平坐!

从那以后,留下一句口头禅——不服周。

看到这儿您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周朝建国姬姓子弟封了53国,外姓只有18个,到战国时期,姬家子孙几乎都败光了,仅剩下燕国、韩国和魏国。

对了,其实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姬姓国家,在六国被灭后还挣扎了十几年,这个国家就是卫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