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战乱局面,统一中华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带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居然先是暴君,而后才是他的功绩。因为事实就摆在那,秦始皇嬴政统一的王朝就是因为严苛暴政被终结的。但是,真正的历史是这样吗?恐怕未必!
现代人对嬴政最大的认识就来自于汉朝时期司马迁著作的《史记》,这本书对春秋战国以及秦王朝都做了一个历史梳理,层层有序,其中就有讲到秦王朝终结前迎来的第一次反叛。
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第一个疑点出现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现代人对这两个秦朝农民工印象深刻,他们为什么反叛呢?无非就是严苛的律法!根据史记记载秦朝法律严苛,像陈胜吴广这种没有带领手底下人按时完成国君的安排,依律当斩。陈胜吴广想反正横竖是个死,不如拼一把,就揭竿而起造反了!
这里第一个疑点出现了,陈胜吴广造反是在秦二世时期,当时秦始皇嬴政已经去世,难道史记一句秦朝法律猛于虎就能将罪一并推向始皇帝吗?不见得。
在年云梦的一个古墓中出土了一个秦朝官员喜的棺椁,打开后里面不见财宝,满是竹简堆积,在工作人员的整理下,发现竹简内记录了事关秦朝的律法,医疗等大量记录。其中就有关于刑罚的记录。
“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
意思是延期三到五日是训诫,六日到十天是罚款,十日以后罚更多。秦朝律法是如此制定的,史记记载的秦朝法律严苛还有待商议,况且秦二世时期的暴政和始皇帝并无太大关联。这完全就是司马迁的主观看法罢了。
始皇帝最大的污点焚书坑儒!项羽才是罪魁祸首一提秦皇朝,必然要说焚书坑儒。这是后人对秦始皇暴政批判的有力依据。一首阿房宫赋更是让秦始皇劳民伤财的作风广为流传。然而这都是对嬴政千古一帝的误解。
先说坑儒,秦始皇在晚年追求长生之道,曾雇佣了大批的方士炼丹,或者外出寻求仙药,徐福就是其中之一。而在遍寻无果之后,秦始皇身体日益颓废,有方士慌了,向秦始皇要了大批的钱财就跑了,被秦始皇得知,大怒,这才有了坑儒的事件,而坑儒其实坑的是炼丹寻仙药的方士罢了。
定罪:“或为妖言,以乱黔首”
再说焚书。这个议题是李斯提供的,因为秦王统一六国后,各国的书籍都不尽相同,且思想观念众多,对于大一统格局后续的治理是股阻力。所以焚书在当时情况是有利于统治的。始皇帝于是就下令焚烧诸多百家典藏,但是保留农业,药理等一些列书籍。
可还是有部分人认为秦朝焚书必然无法那么全面,南宋朱熹又说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
明朝《经下邳》有记,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
当然现代学者依然认为有大多的文化典藏都是在秦朝时期丢失的,这个也有历史依旧。历史记载是项羽火烧了阿房宫,将一个奇伟的建筑群毁于一旦,可是现代考古发现阿房宫其实并没有建成,专家们反而在咸阳宫遗址处发现大量火烧留下的红烧土。这就对应了《史记》中项羽火烧咸阳宫的地方。
咸阳宫是嬴政的居所,其中金银财宝无数,动乱时被人抢走搬空是有可能的,但是那些竹简记录的书籍,笨重也无价值,自然就随着大火变成一抔黄土了。
所以说,始皇帝焚书坑儒,焚书并未全毁,坑儒坑的是儒生,千古一帝被误解太多了
感谢大家阅读完此篇文章,喜欢的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