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电视剧《大秦赋》讲的是秦国统一中国的整个过程,虽然在口碑评价上遭遇了雪崩式下跌,但其中还是有很多细节做得比较好的,但是由于商业各方面的要求,很多地方不让人满意。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1个封建王朝,而嬴政开启了皇帝这个称号的原因,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有一种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说法是这样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这种说法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民间都比较认可,而的确也是如此,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制国家,这制度一直被后世所有朝代沿用。
这种说法其实说对也对,但是他并不严谨,因为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于皇帝这个称号的由来是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其实上面的说法只说对了一半,秦始皇之所以选用“皇”这个字,是因为之前有天皇、地皇和泰皇,大臣们建议他的称号叫做泰皇,因为泰皇最尊贵,而秦始皇不同意,秦始皇把泰字去掉,又用了上古的帝号,这才有了皇帝这称呼,并不是因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按照这个逻辑,既然功绩都已经超过了三皇和五帝,那么应该不会选择这两个称号,而是选用其他更珍贵的称号。
对于始皇这个称号《史记》中也有记载,这个是秦始皇自己确定的。: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味道在这里,所以他废黜了谥号,所以,只有秦朝皇帝的称呼中有秦始皇、秦二世,其他朝代都用谥号和庙号。
在秦朝以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号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禅让时期称呼是帝,帝尧、帝舜等,夏朝时候称为后,商朝既称帝,又称王,商纣王也被称为帝辛,周建立以后也称王,有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等等。
秦朝建立以后为什么不继续称王呢?这里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其一就是秦始皇的个人性格,还是有相当成分的好大喜功在里面,不然不会修建长城、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了,所以秦始皇统一以后就必须改称号,否则不能证明他的功绩: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其二就是当时的称呼王已经不是最高的统治者了,无论是秦王还是齐王、赵王,都是僭越,它们是诸侯国,最高只能称呼公,只有周天子能称王,诸侯国僭越以后,于是称呼周天子为天王,天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秦始皇肯定不愿意做有名无实的天王。
这样的想法在古今中外都存在过,唐朝武则天时期为了显示不同,改皇帝皇后为天皇天后,武则天称帝以后还是称皇帝,毕竟这个名字是秦始皇定的,有权威。
另外一个就是洪秀全,他要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国家,所以称天王,但实际是换汤不换药。
日本也是如此,无论制度还是称号都是学的中国,为了显示不一样,称呼自己为天皇,一直到现在。
这个炫耀之心看来就是人类本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