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西楚霸王项羽是理所当然的主角。刘邦、项伯、韩信、张良、彭越等一干人都是配角。
如果要排出一个最佳男配角,项羽的叔父项梁估计能当选,司马迁给他的笔墨不少,而且,项梁也确实足够出彩。
在《项羽本纪》里,紧随主角霸王项羽出场的就是项梁。
项羽打小就跟着他的叔父项梁,项梁和项羽既是叔侄,又是师生。项梁教他读书,教他习剑,教他兵法。
项羽24岁那年,项梁杀了人,带着项羽避难到吴中。项梁不愧是将门之后,以戴罪之身居然在吴中混得风生水起。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项梁俨然成了吴中地区大小活动的金牌主持人。
项梁的真正起家是在公元前年。这一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随即响应。
项梁设计杀了会稽太守,项梁自掌印绶,收得精兵八千,这就是后来项羽乌江自刎前所谓的“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的江东八千子弟。项梁将手下各封大大小小官衔。
司马迁在这个地方不惜浪费笔墨,甚至记录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项梁好汉做事好汉当,毫不遮掩回答道,有一次我安排你负责主办某一家丧葬之事,你没有办。所以,从此以后不会再委任你做事了。
不拖泥带水,奖罚分明,这就是作为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项梁还善于听取意见。他在居巢(今天的巢湖市)结识了70岁的“素居家,好奇计”范增,听取范增建议求楚怀王孙于民间,立为楚怀王。果然,以“楚怀王”为旗帜招揽江东子弟,既顺理成章又深得人心。
项梁做人有原则。他引兵西进攻秦,派使者游说齐国田荣,请求合力击秦。田荣提了一个出兵的条件:让项梁杀掉齐国旧王假。项梁斩钉截铁回复,“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宁愿自己独自去面对强秦,也不做违背道义之事。在这一点上,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好像十分相似,这属于贵族的君子之风。出身于草民的刘邦是实用主义者,为达到目的,该不择手段就不择手段,才不管什么道义与底线。
项梁尚未建功立业,就不幸阵亡。
假如项梁不是过早死亡,论谋略、论眼界,刘邦似乎未必一定是他的对手。
(/4/11,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