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这套书我们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共卷,历时十九年完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可是原版《资治通鉴》字数很多,又都是文言文,普通人很难读懂,或者说读了也只能读懂个字面意思,没法发挥出这套书的zui大作用。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们高中的老师常跟我们说,学习要先学会把书读厚,意思是学习时不能光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主动去了解、拓展一些相关知识。
然后还要学会把书读薄,意思是要自己学会总结、归纳,把一本书的知识,归纳、总结在一张小小的纸上,这就是所谓的把书读薄。
说回《资治通鉴》,对于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如果只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地去读,未免太可惜,那我们该怎么读呢?《资治通鉴熊逸版》给出了答案。
熊逸,学贯中西的思想隐士,著作等身的文史作家,坚持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解剖中国传统文化。
他是得到App课程主理人,开设有《熊逸讲透资治通鉴》《熊逸书院》《熊逸说苏轼·30讲》《熊逸讲莎士比亚》《熊逸·唐诗必修50讲》等课程。
还著有《熊逸说经典》《春秋大义》《周易江湖》《孟子他说》《逍遥游》等多部畅销书。
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鸿篇巨著,作者熊逸用“串讲”的方式,为读者逐字逐句解读《资治通鉴》。他的解读并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中生发出对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我最近入手的是《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周纪三、周纪四、周纪五,以及秦纪一、秦纪二。
收到快递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套书的装帧好精致,一共九册书,包在一个函套里,黑绿相间的函套,看着非常大气,送人或自己收藏都很合适。
打开函套后,每册书都是小小的一本,适合放在包里随身携带。
打开看看目录,就可以看到熊逸以近个问题为抓手,带你“亲历”战国诸侯的土崩瓦解与大秦帝国的崛起:
辨真伪的史料分析:秦纪编年到底应该从哪儿算起?
有启发的管理经验:到底该不该任用鸡鸣狗盗之徒?
有深度的专题研究:为什么说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
有对比的世界格局:东西方造像和立碑有什么用处?
……
用侦探小说式的节奏,轻松有趣的笔调,带你复活枯燥历史。
内容方面,熊逸讲《资治通鉴》,不是译成白话文,也不是做注释,而是挖地三尺,纵横串讲,让你知道每句话的前提背景、言外之意。
司马光在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时,虽然已经竭尽所能,参考了不少史料,但当时的条件毕竟有限,参考的那些史料也不一定真实。
在司马光身后,历史学、考古学又发展了近千年,因此作为现代人的熊逸,能带你用司马光没看到的新史料,还原更高保真度的历史真相。
熊逸讲《资治通鉴》,以《资治通鉴》为主,但又不拘泥于只讲《资治通鉴》,而是贯通先秦至北宋的几乎全部重要历史典籍,如《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等史学名著,都捎带手带你读一遍。
带你用现代人的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破解古代人几千年解不开的老难题,更带你打通古今中西,让西方历史与中国历史碰撞交融。
用追本溯源、竭泽而渔、跟进学术前沿、知人论世、古/现代意识等一共7把刀来将《资治通鉴》细细解剖,掰开、揉碎了带我们仔细阅读。
比如这一句,“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大渊献,凡二十三年”。
如果让我来解读的话,我顶多就是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然后说一句,这是在介绍在周纪的起始年份,别的就说不出什么了。
而熊逸则为我们拓展了这一时代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概况,让我们能跳出中国,看到当时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总之,如果你也想阅读《资治通鉴》,但却因为看不懂文言文、文化素养不够而打退堂鼓,不妨入手这部《资治通鉴熊逸版》,跟随着熊逸老师的脚步,一起穿越历史长河,体验那场大历史的波澜壮阔。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哎呀!历史就该这么读!10万人在线追更的历史巨作得到图书)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