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裁衣经参透世俗情》道光年间,京城内外的裁缝都是宁波人。有人拿着一匹帛,请裁缝裁剪。裁缝一个劲儿询问做衣服的主人的性情、年纪、状貌以及科第的年份,却唯独不量尺寸。那人很奇怪,裁缝就滔滔不绝说出一通他裁衣的经验:“少年登科的人,一定很自负,胸必直挺,衣服要前长而后短;老年得到功名的已心灰意懒,背必弯驼,衣服应前短而后长。胖的人腰宽,瘦的人身窄,性急的人适宜衣服做短一些,性子慢的人适宜穿长一点衣裳。至于尺寸,已有成规,何必再问呢?”《吴起吮创慈母悲泣》吴起率兵打仗,军中有一个军人受了伤,伤口化了脓,吴起亲自用嘴去吮吸他的伤口。军人的母亲看见了,大哭起来。旁边的人说:“吴将军如此厚待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要哭呢?”那位母亲说:“当初吴起为孩子他爸爸吮吸过伤口,后来泾水一仗,孩子他爸爸拼死作战,在战场上死了。现在他又为我儿子吮吸伤口,不知何时我的儿子也要在战场上拼死送命了,所以我忍不住要哭。”(《韩非子》篇三二,《史记》卷六五,《说苑》卷六)(?—前)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任鲁将、魏西河守,后到楚国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变法,悼王死后,被旧贵族杀害。原有《吴起》四十八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系后人所托。《侯生故作倨傲态成就公子尊士名》侯生是魏国的一个隐士,家里很穷,在城东看守城门。魏公子无忌(信陵君)驾着车来请侯生赴宴,侯生穿着破衣服径直上了车,一点也不谦让。公子却毫不介意,反而显得更加谦恭。侯生在车上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市场上杀猪,请你把车子绕到市场上让我和他会一会。”公子便把车驾到市场上,侯生下了车和他的朋友见面,一谈就是好半天。公子却一点也不着急,脸色反而更加和悦,在车上耐心地等待着。市场上有好多人围观,私下都骂侯生不是个东西。到了公子府上,侯生说:“我今天帮了你的大忙,成就了你的名声。我不过是个看守城门的人,却委屈你亲自驾车来迎接,又让你在大庭广众面前长时间地等待。这样大家都知道你能够礼贤下士了。”于是公子便拜侯生为上客。(《史记》卷七七)名无忌,战国魏安釐王异母弟。封信陵君,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有食客三千人,曾窃符救赵,大破秦军。后为魏王所忌,遂称病不朝,病酒卒。《老父尚不顾何能为陛下》元嘉三十年,皇太子刘劭杀了父亲宋文帝,自己做起了皇帝,颜延之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他的儿子颜竣参与讨伐刘劭的军事工作,并负责写声讨文书。刘劭拿了对方送来的文书给颜延之看,问是谁写的,颜延之回答说:“是我儿子。”刘劭又问:“怎么知道的?”“自己儿子的文字风格,我做父亲的总是清楚的。”刘劭气极,逼问:“为什么把我骂得那么厉害?”颜延之很从容地说:“他知道我在你手下,也知道激怒了你会给我带来什么。他连他爹我的性命都顾不上,怎么可能给陛下留面子呢?”颜延之说得合情合理,又先发制人,使刘劭不便发作。颜延之终于逃过了杀身之祸。(《宋书》卷七三,《南史》卷三四,《宋琐语·机权》)(—)字延年。南朝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文章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夏侯胜不拘小节汉宣帝宽容不究》谏议大夫夏侯胜为人质朴纯厚,不事修饰,说话比较率直随便。有时朝见汉宣帝,也会随口称呼汉宣帝为“君”,而不称“陛下”,自呼时则称名而不称“臣”。按照惯例,这是犯有大不敬之罪的,但汉宣帝知道他的为人,也就不加追究。有一次,他一人拜见宣帝,出宫后把宣帝说的话都告诉了别人。宣帝知道后,责怪夏侯胜不该如此。夏侯胜却说:“君所言极是,所以我四处宣扬。古代尧的话传遍天下,至今人们还在传诵。我原以为您的话是可以天下传诵的。”一通话,说得宣帝很是高兴。(《汉书》卷七五)字公长,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汉宣帝时名儒,官至太傅。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中国历代文人风趣小故事全集传记书籍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8购买以上内容均选自《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中国历代文人风趣小故事全集》(全10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