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故事如何讲清1300年历史,这本

《资治通鉴》的来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估计每个人都听说过,那是司马光六七岁时候的事儿了,很多不了解司马光的人,估计也仅仅只知道他砸缸的故事

但谁又能想到,小时候砸缸的孩子,长大了,却成为了北宋旧党大佬、撰写了史诗级著作《资治通鉴》呢?反正我是没想到

那司马光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期我们就来看看,司马光是怎么一步一步写出《资治通鉴》的

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因父亲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司马光打小就聪明,七岁就能背诵《左氏春秋》了,也正因此,司马光从小就对历史学感兴趣

古代社会是经验型社会,所以你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但个人经验终究有限,所以就需要依靠历史经验

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任何问题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到解决方案,大到治国安邦、小到钩心斗角,尤其还是中国历史,几千年上下,啥问题没遇到过?

所以司马光早早地就意识到了历史学对于社会的价值,且对治史很感兴趣,可惜的是,当时那个年代,史学的地位并不高

北宋时代,是儒家思想集大成的时代,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

读的是什么书呢?肯定不是史书,毕竟读史书无法考功名啊!科举又不考史学

是的,北宋人之所以爱读书,是因为读书可以考取功名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那个时代的主基调,所以,儒家经典的经书才是当时读书人必读的书籍

对于任何一个北宋的读书人来说,钻研经学才是人生首选,经学之路是一条升官发财之路,搞史学最多只能锦上添花

因此,当时的读书人大多不爱读史书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读史书太累了!

北宋时期,正儿八经的官方正史就有19部了,从《史记》《汉书》到《新唐书》《新五代史》,累计起来几百万字,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所以,要真想研究历史的脉络,那就得需要通读所有史书,这可是非常繁琐枯燥、耗时耗力的行为,想完成这一桩事业,那你得足够“闲”才可以

怎么才能足够“闲”呢?这就需要说到一个成语了,叫“退而著书”

退的意思是指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得不离开社会,躲进自己的小天地里

是的,古代那些能著书立说的人,大多都是官场失败和职场失意的人,只有他们才会有时间和才华去完成宏伟巨著,好巧不巧,司马光就是这一类人

司马光能够写出《资治通鉴》这部鸿篇史书,主要是因为他被王安石给弄下来了

事情还得从公元年说起

公元年,对治史感兴趣的司马光,写了一部极简版的编年史,名叫《历年图》,献给刚刚即位的宋英宗

英宗读完觉得不错,大手一挥,让司马光选聘助手,成立书局,调用皇家秘府的藏书和档案,继续完成这部书

在英宗的帮助下,司马光拓展了《历年图》的内容,并更名为《通志》,意思就是对历史所做的贯通性的记录

三年后,公元年,宋英宗病逝,宗神宗继位,按照惯例,司马光又把编写好的《通志》递给了神宗皇帝

年仅20岁的宋神宗,读完《通志》的第一个故事,也就是“三家分晋”事件,就大受触动,觉得历史经验非常重要,是治国之神器

于是,宋神宗给《通志》重新命名,叫作《资治通鉴》,意思是:一部对治理国家特别有帮助的中国通史,并亲自为《资治通鉴》作序,还让司马光继续编写这部书

但是吧,虽然宋神宗对《资治通鉴》评价很高,但他当时最信任的人是具有改革思想、能富国强兵的王安石

但王安石和司马光,思想理念是冲突的,司马光是极端保守派,很抵触改革,认为祖宗家法不可违,就这样,矛盾产生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司马光被排挤出朝廷

之后,司马光在公元年来到了洛阳,做了一名无所事事的闲官,闭门著书,绝口不谈朝政,这一年,他53岁

此后的15年里,司马光把自家的花园取名独乐园,远离朝堂,并把书局迁了过来,全力以赴地编撰《资治通鉴》

可能是司马光太过于守旧了,他撰写《资治通鉴》的时候也是很“严谨”,比如编年采用了当时最前沿的天文历算成果,从史料的细节中仔细考订历史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可谓是精益求精了

公元年,《资治通鉴》终于完稿,总共卷,还有配套的《通鉴目录》30卷和《通鉴考异》30卷,至此,司马光终于完成了他毕生的梦想,留给了世人这一部宏伟史书巨著!

皇帝的教科书,孩子读能养成大格局、大智慧

《资治通鉴》是专为皇帝学习、借鉴的史书,被誉为“皇帝的教科书”,孩子从《资治通鉴》中,不仅能学到历史知识,还有得失成败,做一个胸怀天下,有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小小少年。

而且,新的部编版语文课本中,也明确要求孩子课外阅读《资治通鉴》!

完璧归赵、围魏救赵、负荆请罪、商鞅变法…中小学课本上太多必学篇目出自其中。

越早读对学习语文、历史知识和应试越有帮助。

可惜的是,孩子不像皇帝,没有知识渊博的太师太傅教授,而市面的《资治通鉴》多是文言文,枯燥难懂,或翻译简单,孩子很难读进去。

小编今天就推荐《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

专为孩子而作,一套4册,按原著脉络,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讲述一千多年的历史。

打开它,就能感受到书中传递的辩证历史观,字字句句皆功夫,处处见匠心。

既站在古人角度,为孩子还原历史,又站在现代人角度,教会孩子去看历史。

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们讲历史,有趣易懂。

冰心儿童文学获奖作家历时五载,用童趣生动的语言,给孩子讲述足足个精彩故事,串联起跌宕起伏的千年历史。

余张精美手绘插图,美不胜收。

大气磅礴的情景插图、历史时刻,不仅提高孩子的艺术审美,更给孩子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

再加上丰富的板块设计,保证孩子读通/读懂/读透。

抓住孩子的胃口,零障碍阅读。

内容对标中小学语文/历史课本,知识提前学,孩子优势不止一点半点。

例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故事,“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名言警句,均出自其中。

不仅好读、好看,而且还能听。

每本书后都附有音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