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汉书》这本书究竟写了些什么呢?《汉书》的起因是班固的父亲班彪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妥,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完成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汉书》。
简单的说,《汉书》这本史书是写了汉高祖到东汉这两百年间的历史,所以按照体裁来说《汉书》是一本断代体史书。当然,一本好的史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考究,同样他也是对那段历史时期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的详细记载。比如《汉书》就详细记载了东汉早期洛阳的经济与人文。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实,《汉书》这本书同样的,不但具有纪实价值,其文学价值也相当高。班固作为从当时最高学府走出的弟子,其文学水平也造诣不低。整个汉朝是赋这种体裁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我们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说的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他的赋是另整个洛阳都疯狂争抢的,到了什么杨的成都呢?连印刷赋的纸都相当缺乏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班固也同样做得一手好赋。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其代表作《两都赋》,是以都洛、都雍(即长安)为题材的作品中规模宏大、别具特色、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一篇,大大发展了京都赋,直接影响了张衡《二京赋》以及左思《三都赋》的创作,被萧统《文选》列为第一篇。
那么《汉书》究竟写了些什么,《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汉朝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虽然只写了短短的两百多年历史,可是依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张辅:世人论司马迁班固才之优劣,多以固为胜,余以为失,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戒,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又迁为苏秦、张仪、范雎、蔡泽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辩士则辞藻华靡,叙实录则隐核名检,此所以迁称良史也。
范晔:①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②“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③二班怀文,裁成帝坟。比良迁、董,兼丽卿、云。彪识皇命,固迷世纷
以上就是四君子和大家分享的,纪实:《汉书》年,看尽大汉兴衰沉浮,称:历史很短评价很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文/四君子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