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项羽和刘邦截然不同的命运深度解析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m.39.net/pf/a_6169106.html

TVB影视剧《楚汉骄雄》中,郑少秋饰演的刘邦和江华饰演的项羽结为异姓兄弟,郑少秋一口一个“项老弟”称呼江华,一副感情很好的样子。后来,项羽、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昔日的好兄弟到头来一个自刎乌江,一个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楚汉之争

作为命运休戚相关的两人,到底存在哪些不同,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盘点一下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的个性特点。

形象背景

项羽,本名项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因先祖被封于项地,故家族以项为姓。项氏家族在楚国是贵族世家,族人多在楚国做官,其中最出名的是项羽的爷爷——项燕,为战国末期楚国的名将。

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大无穷,“霸王举鼎”的故事世人皆知。他继承了先祖项燕的名将风采,巨鹿、彭城之战中,均率军以少胜多,勇猛无敌。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项羽杰出的军事才能,后来韩信攻打赵国时的背水一战多少有点仿效项羽的意思。

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古往今来,他一直是历史上评价最高的武将之一。

另根据史料记载,项羽天生重瞳,也就是一颗眼珠里有两个瞳孔,现代称为多瞳症,在上古神话里记载有重瞳的人一般都是圣人,比如:仓颉、舜帝,这又给项羽的出生增添一份神秘的色彩。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像

刘邦,原名刘季,因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所以取名“季”,也就是刘四的意思。刘邦出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丰县的一个农户家里。

年少时的刘邦性格豪爽,却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做农活,贪酒好色,素有“无赖”之名。秦朝时,当上了泗水亭长,相当于今天的乡镇派出所所长,管理方圆十里的治安问题。

刘邦的才能主要表现在社交方面,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社交牛逼症”。他为人豁达,喜交朋友,后来汉朝的开国功臣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等人都是他少时结交的好友。

刘邦还会点小发明。根据史料记载,刘邦在担任泗水亭长期间,发明了“刘氏冠”,一种以竹皮做成的帽子,后来这个刘氏冠还成了流行货,晋朝皇帝举行祭祀仪式时都会佩戴这种帽子。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像

项羽是名门之后且天生异相,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高大威武、冲锋在前的猛将形象。而刘邦最多算是出生在小康之家,连当朝史书都描述成一个不学无术、泼皮无赖的小人嘴脸。不过两人有个共同点——厌学。

反秦的态度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会稽,经过浙江,项羽的叔父项梁带着他前去观看,项羽盯着秦始皇的阵仗,突然说:“我以后要取代他,当皇帝!”这应该是项羽第一次表明了人生的目标。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长江南北各地起义势力如雨后春笋,蜂拥出现。项氏家族也主动响应,秦二世元年九月,项梁带领项羽刺杀会稽郡郡守殷通,自立为郡守,以项羽为裨将,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兵,起兵造反,割据一方。

而刘邦在秦都咸阳服徭役时也恰好见到了秦始皇出游,看到皇帝出行的宏大排场,发出了“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叹,充满艳羡之情。

还在泗水亭长岗位上的刘邦有一次奉命押解犯人去骊山修皇陵,途中犯人们陆续逃跑,为逃避秦律惩罚,刘邦干脆拉着剩下的人躲进了芒砀山,落草为寇,就是在这里发生了“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汉高祖斩蛇

后来,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政权一路攻城拔寨,直逼沛县。刘邦当时依然躲在山里当山贼,直到萧何、曹参找上门来商量起兵之事。刘邦这时心里其实很害怕,不过押送犯人不力在前,畏罪潜逃、落草为寇在后,眼下只能放手一搏了。

秦二世元年十月,刘邦发动沛县子弟三千余人,祭黄帝,宰三牲,正式起义反秦。

项羽看到秦始皇所说的话自然比刘邦响亮得多,而且那时候秦始皇刚完成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壮举,许多人根本没有胆量说出取而代之之类的话。而为何举起反秦大旗,两者的差距就更大了,项羽积极主动,刘邦逆来顺受。

性格优劣

韩信曾经这样评价项羽: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翻译过来就是:项羽个人能力特别强,但不懂得用人,这是匹夫之勇;为人温和,部下生病了,哭着送食物去慰问,但部下立功了,赏给人家的封印,在自己手里把玩坏了都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霸王扛鼎(影视作品)

刘邦称帝的同年六月,在洛阳的南宫举行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史记·高祖本纪》

熟悉刘邦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口头禅“卿为之奈何”,诚然,刘邦个人的能力并不出色,但好就好在他在权衡利弊后能听得进劝,深知“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

刘邦攻入咸阳后,面对美女钱财诱惑,虽然心动,但是听取张良的建议不取一分一毫,还军霸上以求自保;偏封汉中时,为求出路,搁得下面子,沐浴斋戒,毕恭毕敬为韩信筑坛拜将,得一统兵神将;陈下被围,刘邦舍得将到手的地盘分封给韩信、彭越,以换取援军解围。

垓下之战,项羽一人杀敌数千逃出重围,确实武力过人,但也正因为他个人太强了,便把属下的其他武将不放在眼里,也不会好好任用他们。鸿门宴上,被项伯一番求情,加上刘邦、樊哙的一唱一和,错失斩草除根的大好机会,耳根子太软。反观刘邦,虽然自己能力不足,但是知人善任,对于别人合理的建议,虽然内心不快但都会虚心接受,而且实际执行的时候甚至比人家建议的做得还到位,这也是后世评价两人成败的根本原因。

陆柒说

刘邦之于项羽:

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举鼎之力,但正因为如此,让刘邦没有了“偶像包袱”,装孙子的时候毫无犹豫,或为自保,或为求才,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随遇而安的性格让刘邦不容易激进,稳扎稳打慢慢发展壮大,能当亭长就天天酒色度日,能当汉中王就偏安一隅,能成就帝业也愿意分封诸王求得一时太平,一步步被时势推上了帝王的宝座。和“至刚易折”的项羽为了面子而不肯回江东东山再起,形成了鲜明对比。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刘邦深谙此道。

善用人才,唯才是举。不管是屠夫(樊哙)、车夫(夏侯婴)还是强盗(彭越)、鼓手(周勃),只要有能力,刘邦都能将人才发挥至最大作用。而项羽仅是范增一人,都运用不好,还抱怨“天要亡我”,岂不是笑话?

刘邦(影视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