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处在权势巅峰时,究竟是什么样?《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也就是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领地在山阳这个地方。在赵太后的宠信纵容下,嫪毐可以随意使用秦国王室的宫室、车马、衣服、苑囿、猎场。此外,赵太后将自己掌控的家事国事,通通交给嫪毐处理决定。这些还不够,后来赵太后又将太原郡的汾河以西地区赏赐给嫪毐,作为封国。《史记·吕不韦列传》中从另一个角度也有一段重要的记载:“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也就是说,嫪毐并不像咱们想象的那样,只是个隐藏在秦国后宫中的假太监,赵太后的面首玩物,他有气派的府邸,不仅使唤着上千的奴仆,而且公开招揽各国游士,门客谋士数量十分庞大,即便跟战国四大公子(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相比,他嫪毐也丝毫不逊色。《战国策·魏策》中有一段记载更能显示出嫪毐在秦国的权势地位达到了何种程度——当时,秦国进攻魏国,有人劝告魏王说:“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犹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赂秦,以为嫪毐功,卑体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国赞嫪氏,以嫪毐胜矣。王以国赞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最为天下上矣。……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毐?天下必舍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必报矣。”这段话大概是什么意思呢?当今秦国国内,从朝堂到民间,从官吏到百姓,大体分成两派,不是站在嫪毐一方,就是站在吕不韦一方。如果魏国依附嫪毐,割地送给秦国,屈身尊礼秦国,这些都通过嫪毐来做,那么嫪毐的功劳将胜过吕不韦。嫪毐是赵太后最宠信的人,如此一来,赵太后必定会深深地感谢魏国,魏国与秦国的关系就会在各国之上。这样,天下必定会舍弃吕不韦而跟从嫪毐。这段内幕密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秦王嬴政亲政前,依照惯例,秦国的国政先期把持在华阳太后(嬴政养祖母)、夏太后(嬴政亲祖母)以及赵太后(嬴政亲娘)手里;秦王政七年,随着夏太后早死,嬴政亲弟弟成蟜叛乱被杀,夏太后这一支外戚势力基本上就算出局了,因为吕不韦为当朝丞相,赵太后又是嬴政亲娘,这一支外戚势力占有天然的政治优势,虽然华阳太后所代表的楚系外戚势力在秦国的朝堂上根深蒂固,但风头已经明显不如赵太后这一支,又或者说,夏太后死后,她这一支的权势基本上让赵太后夺过去了,总而言之,自秦王政八年后,秦国的朝堂格局已不是先前的三足鼎立,而成了赵太后这一支处于主导地位,华阳太后这一支稍落下风;具体深入到赵太后这一支,起初吕不韦是核心,但随着赵太后无限宠信嫪毐,嫪毐封侯后,局面跟着就变了,变成了嫪毐越来越强悍,近乎成了赵太后的权力代言人,相反吕不韦在朝堂上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大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产生疑问,嫪毐这个大阴人,不就是赵太后的面首吗?他怎么就成当朝最有权势的人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后世认知中的嫪毐是被刻意扭曲,丑化了的,外戚专政一直是秦朝的一个传统,真实的嫪毐不是面首这么简单,他作为赵太后的权力代言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人物;二、注意嫪毐是长信侯,侯爵是秦国最高爵位,非有战功者不授,嫪毐因为平定成蟜叛乱有功,助嬴政稳固了王权,助赵太后扩展了势力,所以他才会享有那么高的地位,那么高的权势。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的秦王嬴政虽然尚未亲政,但毕竟是王,他之所以能容忍嫪毐,实质上是因为他们的核心利益一致,赵太后的权势,归根结底在于她是嬴政的亲娘,与另两位太后争权归争权,但稳固嬴政的王位始终还是第一位的。这么讲,秦国朝堂上的权势格局就相当微妙了。首先,华阳太后和赵太后以及嫪毐处于争权的态势;其次,吕不韦与嫪毐更是争锋相对;最后,随着嬴政一天天临近亲政,他肯定要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