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爱国不忘使命,撰写史记名垂千古,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43.html

汉匈征战末期,匈奴意识到只有与汉帝国讲和才能保证民族存活。公元前年,匈奴首领提派使者到长安修好,刘彻出于中华世界的礼尚往来思路,派大将军苏建的儿子苏武率领一支使节团出使匈奴,苏武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忠贞爱国的苏武

苏武以廉洁正直闻名于世,胆量和骨气并驾齐驱。在匈奴和谈期间,苏武的副手张胜发现匈奴中有很多投降的汉人,于是瞒着苏武联合这些人预谋偷袭匈奴且,结果事情败露,张胜被捉。苏武作为张胜的领导,自然难辞其咎。张胜立即投降,苏武不降。匈奴人把他投放到装粮食的空窖中,不给饮食,恰好天降大雪,苏武饿了就吞吃毡子,渴了就饮雪,如此坚持了数日而不死,匈奴人认为苏武是神人,又把他放逐到贝加尔湖,给了一群公羊让他放牧,同时声称:“公羊生小羊后,你才可以回国。”苏武可不管这些,为了活下去,他一厢情愿地和野鼠结下友情,野鼠所藏的过冬粮食全被他掏取。苏武在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每天一面牧羊,一面抚摩出使时汉武帝给他的“汉节”这个充满情感的动作,象征着他不忘祖国的忠义情怀。

匈奴人始终搞不明白,苏武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力量,在滴水成冰的恶劣环境下坚守了十年。公元前81年,汉帝国终于把苏武从奴手中索回。苏武被禁时四十多岁,回到中国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妻子早就改嫁,家人也不知所终,除了仰天长叹外,苏武别无他法。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千年,从事功角度来讲,苏武不值一文,但其名声比那些消灭敌国凯旋的将军更动人心魄。这正是中华世界思想的一个特质,我们之所以歌颂苏武,是因为他留给我们的不是俗世功名,而是大义凛然、一片丹心的中华精神。

抗击到最后一刻的李陵

汉帝国盛产中华品质,公元前99年汉匈再次开战。西汉帝国远征军兵分两路向匈奴进攻,其中一路就是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李陵继承了家族优良传统,能征善战,肯吃大苦耐大劳,并爱兵如子,兵团战斗力强悍。李陵兵团出居延海向北进发,挺进至浚稽山时,和匈奴且提侯单于率领的三万骑兵迎头相撞。双方立即开战,李陵兵团虽是步兵,但装备精良,将且提的骑兵打得溃不成军。且提侯单于恼羞成怒,召集援军,共八万骑兵,誓将李陵兵团歼灭。面对强敌,李陵兵团且战且退,组织严密,匈奴始终找不到突击口。

在没有任何防御工事的大荒漠上,骑兵对步兵,永远占据绝对优势。李陵边打边撤,希望能在保住有生力量的情况下退至汉帝国边境内。匈奴骑兵兵力虽然占据绝对优势,而且一直追着李陵猛打,但就是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且气得七窍生烟,攻击更加猛烈。最后,李陵被迫撤进一条山谷,匈奴骑兵合围,箭如雨下。李陵叹息说:“如果再给我三万支箭,我就能支撑到边境。”然而,这是空想,李陵决定突围。他带领一千人负责殿后掩护,剩下的两千人从谷口后突围。由于没有对付骑兵的箭,所以突围兵团被歼,李陵战至最后一人,本想殉国,但匈奴人不停地派人来劝降,李陵终于投降。

李陵以五千步兵应对十六倍于己的匈奴骑兵,杀伤敌人两万余人,创造了以步兵对骑兵战绩赫赫的纪录。能取得如此战绩,除了李陵兵团的装备精良尤其是箭支奇多外,李陵现场突出的指挥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因李陵事件惨遭入狱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传到长安城,刘彻咆哮如雷,将李陵家族全部处决。李陵除了在荒漠中嚎啕大哭外,没有任何办法。而他把那种李家的扫把星气质传染给了太史司马迁。司马迁继承了中华精神,他对历史很执着,所以一直和历史打交道。刘彻登基不久,司马迁就开始写史书。李陵事件爆发时,这部历史刚好写到一半,刘彻向臣子们征询处置李陵的意见,所有人都认为李陵家族的人该死,只有司马迁认为爱国者和必须殉国没有必然联系。

司马迁向刘彻解释说:“李陵爱护士兵,是一位好将军,还把杀敌报国当成人生第一等事。天下没有常胜不败的将军,况且此次战败,也非李陵之错,以五千步兵对阵八万骑兵,还杀敌万余,这是战神都无法做出的成绩。仅这一项,就完全可以激励他人。而且我认为李陵投降,必有用意,可能是做卧底,准备找机会报效祖国。”这番话无法说服刘彻,刘彻不但屠灭李陵三族,还把司马迁下狱,最后用宫刑对付他。

成就史家巨著

司马迁受宫刑后,痛不欲生,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他几次想自杀,但不知是什么力量让他和悲伤的命运和解。他将所有的屈辱全部掩埋,这屈辱非但没有让他变态,反而让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终于将他所知的中国历史写完,这部奇书当时被称为《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大家称它为《史记》。关于《史记》,先来说人所共知的。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读本,从中华世界的创造者黄帝开始,直到汉武帝刘彻,以皇帝世系为中心,按年月顺序列举历代的人事,是全书的总纲。同时用二百余人的传记,表达了两千六百年间的人事变化和社会变动。再用若干的表格和“专题报道”,作为补充。从此,《史记》成为中国所谓正史的模板,两千年来,没有人能跳出司马迁设置的这套规矩。

《史记》是文、史、哲三合一的典范,各传记中,司马迁用小说式的笔法描写事件和人物,其文通俗易懂,有滋有味。尊重历史,但有精彩的发挥,有的地方还有司马迁的哲理总结,仅从这点而言,《史记》就该是中华人的必读的书之一。

司马迁的《史记》看似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他也描写了一些底层人士,比如刺客、商人、优伶等,也就是说,司马迁很重视人文,凡是人,只要有所成就,对社会有贡献,就能名垂青史。《史记》等同于西方的《圣经》,不同的是,《圣经》记述和歌颂的是神,而《史记》记录和赞颂的是人,中国人重视历史,和西方人重视《圣经》本无区别。只不过,中国人信仰、尊重的不是神,而是那些为中华做出贡献的人。苏武、李陵和司马迁都是中华人爱国、有担当的杰出代表,虽其事功不同,其精神却一致。当我们遇到这些伟大人物时,其本人只是躯壳,躯壳中那些不肯屈服、一心为中华的精神才是灵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