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VS竹书纪年,真实的历史人物

白癜风临床专家 http://pf.39.net/bdfyy/tslf/171218/5941815.html

过去的历史是曾经的今天,今天又将成为将来的历史。历史是真实发生的,但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历史真相。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

1、史书有很多:正史未必可信,野史也未必都是假的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上古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竹书纪年》是由春秋战国时期魏晋两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后作为陪葬品埋藏于魏襄王的墓葬,幸运地躲过了秦国焚书坑儒的浩劫,是中国现知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据传,西晋时期盗墓贼不准(音foubiao)盗发魏襄王的墓葬,发现《竹书纪年》,后历经多次佚散、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

2、史官记载历史,备受条件限制

首先,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处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当政者难免会有授意篡改历史的情况,以宣示自己当政的正统合法性。因此,当朝史官记载前朝的事,难免会刻意摸黑,而对当朝的“丑事”则尽力洗白。

“抹黑”与“洗白”

再就是物质条件所限,史官很难了解更早的历史。在纸张出现之前,人们记载历史无非是甲骨、竹简、锦帛、动物皮毛等,这些物料记录和保存起来都很困难,因此可以想象,史学家们用以编史的依据少之又少。难怪像《史记》这样的文献,历经14年才得以完成。由此我们推断,史官记录历史免不了道听途说、主观猜测和臆想成分。

3、同样的历史人物,不同的历史记载

熟读正史的朋友都熟悉尧舜禹的王位禅让故事。尧舜禹之后,启建立夏朝,而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叛乱、夺位事件,开启了华夏几千年的帝王家天下制度。

然而《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给了儒家思想当头一棒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尧帝并非要将帝位禅让给舜,而是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朱。舜发动政变将尧囚禁致死,丹朱也被舜给流放。后来的舜也没有打算将帝位禅让给禹,最后舜被禹流放而死。

在那个经济落后、物资匮乏、思想闭塞的时代,帝王的接班人制度竟然不是权力的家族传承,而是和平、民主地推选?从人性和历史演变角度来分析,你相信吗?

4、要了解真实的历史,只能靠自己去判断

南京大屠杀,至今尚不足百年历史,在影像、人证等铁证面前,日本尚且回避、抵赖,修改教科书以歪曲历史。更何况几千年前的历史呢?又有多少是贴近史实的记载呢?

真假要自己求证

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同样的历史人物故事,如果多部史书能相互印证,那么这个故事就相对靠谱,更接近史实;如果不同史书都有不同的记载,那就要结合历史背景,多读多看多分析,自己去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如同行尸走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