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史书浓缩成四十句话,句句激荡人心

中国历史的全部史书,合称《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其中的前四部,也是水平最高的四部,并称四大史书。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7.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

10.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1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年历史。

1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5.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1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7.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18.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19.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20.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后汉书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年),共年的史事。

2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2.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23.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24.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25.有志者事竟成。

2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7.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

28.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9.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30.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2.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33.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

34.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6.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37.夫福来有由,祸来有渐,渐生不忧,将不可悔。

38.慎之于始,慎之于终

39.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40.生有七尺多,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