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而完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但是现代为什么有很多人都骂司马迁是个大骗子呢?史记所记载的历史是否公正客观呢?我们现代的人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去读这本书呢?
司马迁现在质疑司马迁是骗子的人主要观点有几件在我们脑海中形成思维定式的历史事件来入手,比如古代版“狼来了”的故事,就是西周某年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还有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军队的“长平之战”,也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还说秦始皇是生性残暴,屠戮忠良,是一个大大暴君等等这些都是史记记载的大家耳熟能详的的故事都被认为是假的,都是瞎编的,那么这位我们从小就熟知的也是历史课本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到底是不是骗子,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以上几件事件的来龙去脉。
一、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
烽火戏诸侯出自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话说公元前8世纪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君王周幽王当政的时候昏庸无能,不问朝政,每天就知道在后宫喝酒淫乐。有一位叫褒姒的妃子周幽王非常的宠爱,想要什么都要尽量的满足与她,但是这位褒姒美女却老是闷闷不乐,于是周幽王就用各种方法来博得美人一笑,可是褒姒就是不笑,周幽王真是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外面游玩,他们到了骊山烽火台。周幽王向褒姒解释烽火台的用处,告诉她这是传报战争消息的建筑。那时候,从边疆到国都,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高土台,派士兵日夜驻守,当敌人侵犯边境的时候,烽火台上的驻兵立刻点燃烽火,向相邻的烽火台报警,这样一路传递下去,边境发生的情况很快就能传到京城。而一旦国都受到威胁,骊山的烽火台也点燃烽火向诸侯国传递消息,诸侯国就会立刻派兵来援助。褒姒听了后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就想试试,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周幽王居然真的让让士兵点燃烽火。当时各地的诸侯接到信号后都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也没有什么敌情,于是知道被周幽王戏弄了,只好灰溜溜的回去了,褒姒看到这些诸侯们被戏耍后狼狈相感觉很意思,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见爱妃笑了,非常高兴。于是等诸侯们走了后有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又带着军队急忙感到,周幽王和褒姒一见诸侯们又上当了,在烽火台上一起哈哈大笑。就这样,周幽王反复点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再点燃时,已经没有人再来了。
后来又一次犬戎大军真的进攻到了周朝国都,任凭烽火不断,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也就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很快国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杀死,褒姒被抓走,周朝灭亡了。
现在对这个故事存在质疑的原因主要有四点:1.将烽火作为传递信息,尤其是传递紧急军情的手段,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而烽火台广泛运用于国防建设应该始于秦汉时期,也就是说西周时期不可能会出现烽火台的。2、烽火只能作为近距离的警示,还不能被较远的人看见,当是诸侯国之间距离非常遥远,从地图上看,最近的诸侯国郑国离国都镐京也有华里,如果想看到狼烟是非常困难的。3、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周封的诸侯都来了,还是差不多时间一起到的,看到并没有犬戎来犯,褒姒看到这个情况大笑。这个说法明显是不可能得,最近的郑国离镐京有华里,还有最东端的齐国相距几千公里,从收到休息集结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去国都,最近的至少要几天,而最远的差不多都要一个月了才能到,也就是说从点起烽火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零零散散的赶到,这样说来别说褒姒了,连周幽王也会等的不耐烦了,怎么会有可笑之处,而且这个故事除了记录与《史记·周本纪》以外,其他先秦主要史料中从无记载过,也只有这一孤证,所以很有可能是司马迁编撰的。
根据年清华大学获得的一批战国末年的竹简中记载:周幽王确实被人所杀,但更褒姒毫无关联,真实的情况是导致西周灭亡的战争是由于周幽王主动进攻正宫王后父亲,之后对方联合少数民族将其打败。西晋时期曾出土战国时魏国史官所著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该书是史上唯一没有经历秦始皇“焚书”而幸存下来的战国古书。“烽火戏诸侯”一事在《竹书纪年》里也不存在。因此,此次清华简的整理结果,证实了《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翻了其后几百年《史记》的“谎言”。
二、关于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大军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末期最重要的战役,导致赵国就此衰落,此战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据司马迁记载这次战役秦国和赵国各投入了五十多万士兵参战,也就是一共一百万人参与了这次战争,当时两国都是诸侯国,领土面积、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以当时的人口出身率和战争动员能力来说是很难达到百万军队的规模,这很明显是一个以壮声势的虚数,就像后来的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实际上古今史学家应该是没有几个人会相信的。就算当时真的有一百万左右人参战来说,按照战神白起在史书中自己的说法,“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也就是货长平之战秦国是惨胜,死伤过半,按照五十万人算的话也就只剩二十多万左右,而作为战败方的赵国不可能伤亡少于秦国,所以战后所剩怎么可能有四十多万呢,也就是说白起没有可能坑杀四十万赵国的。
长平之战三、史记对秦始皇描述是不是客观公正,秦始皇真的弑杀成性、生性残暴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并不是像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载的是个暴君,可以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创立者。
秦始皇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很多前无古人的功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
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沿用至今;
2.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⒏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⒐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从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国,到他去世,仅有11年时间;就在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社会奠定了基础。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个办事效率最高的领导人。再看看历史上其他被称为贤明的帝王,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朱元璋、朱棣等等,他们创造的“伟绩”有哪一个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们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什么多少实质性的东西和能沿用数千年的“软件”呢?从这方面讲,秦始皇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伟大的君王。然而,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其他几个皇帝,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秦始皇被带上了一个头号暴君的头衔。这个“暴君”的称号,不仅使他一生的绝世光辉大失色彩,甚至在传说和戏剧中多成反面人物,这么一个最伟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过。可以说,中国历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和贤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