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中叶的诗歌篇。
A、战国B、东周C、春秋D、秦汉
2、()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A、《诗经》B、《楚辞》C、《国语》D、《史记》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
A.忧劳与逸豫B.满与谦
C.天命与人事D.盛与衰
4.《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
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 )
A.“顺民之天”以治国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种树要“顺木之天”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
A.主客对话B.通篇押韵
C.句句骈偶D.借景抒情
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 )
A.自然天成B.因情造景
C.融情入景D.移情于景
8、《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B、司马迁C、刘向D、班固
9、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B、白居易C、杜甫D、辛弃疾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A.山水诗B.送别诗C.悼亡诗D.爱情诗
11、话本是宋元时期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从群众中产生的白话小说。分为()和小说话本和说经话本。
A说唱话本B诗话本C平话本D讲史话本
12元杂剧中由男主角主唱的叫()
A旦本B净本C末本D孤本
13、宋代是戏曲()的时代。
A形成B发展C成熟D完善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优秀的志怪小说是()
A搜神记B世说新语C古镜记D游仙窟
15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话本发展而来的。
A讲经B讲史C说唱D说学
16《西游记》出现在()。
A元末明初B宋代C明中叶D盛唐
17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作家是()
A.王昌龄B.陶渊明C.王维D.杜甫
18《桃花扇.却奁》中李香君的形象是:()
A一个开始挣脱精神枷锁,热切追求自由、美好的封建少女。
B一个天生丽质,色艺双全,但却沦落烟花,受人歧视和凌辱的青楼女子
C一个才貌双全,冰心玉洁,敢爱敢恨,具有坚韧刚烈性格的女子
D一个出身名门,具有大家闺秀含蓄庄重品性,且勇于冲破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女性
19《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是:()
A金钏之死
B不愿走仕途
C与戏子交好
D贾环进谗
20下面四个人中哪位不属于新月派()
A徐志摩B戴望舒C胡适D闻一多
21下面哪项不属新月派三美理论(/)
A音乐美B建筑美C绘画美D语言美
22《乡愁》的作者是()
A徐志摩B郁达夫C郭沫若D余光中
23下面哪项不属知性散文的特点:()
A语言辛辣,文笔犀利。
B文章旁征博引
C描摹人生活灵活现,讽刺世态淋漓尽致。
D语言风趣幽默,蕴涵深刻
24《茶馆》采用了()的写法
A编年史B纪传史C断代史D国别史
25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孔乙己》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祝福》
26《边城》中翠翠代表了典型的()样式
A藏北人生B粤西人生C川南人生D湘西人生
27下面哪篇小说具用牧歌情调()
A《传家宝》B《边城》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D《暴风骤雨》
28话剧《雷雨》的作者是()
A老舍B洪深C夏衍D曹禺
29《至橡树》作者是()
A舒婷B亦舒C贾岛D王小波
30下面哪篇小说不属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A《官场现形记》B《孽海花》C《老残游记》D《三言二拍》
31、《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正面刻画B.类比彰显C.对比反衬D.侧面烘托
32、在元曲四大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
33、《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A南、风、雅B雅、颂、南C风、雅、颂D颂、南、风
34、《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35、《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A四言体B五言体C杂言体D七言体
36、《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A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37、《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38、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
A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
B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C借托史事,寄寓吊古伤今之意
D以华美辞藻取胜,抒写艳情
39、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40、下面哪篇小说具用牧歌情调()
A《传家宝》B《边城》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D《暴风骤雨》
41、唐代小说的主要形式是( )
A..传奇小说B.志怪小说C.志人小说D.话本小说
42、()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齐名。
A孟浩然B祖咏C裴迪D杜甫
4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
A王小波B张贤亮C史铁生D贾平凹
44、()的诗歌是唐代社会由盛至衰的形象记录,故被称为诗史。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45、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元稹B卢仝C孟郊D白居易
46、()开创了豪放词派。
A辛弃疾B苏轼C晏几道D吴文英
47、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的分化自()开始。
A柳永B李清照C李煜D晏殊
48、唐宋八大家之首是()
A柳宗元B王安石C韩愈D苏轼
49、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四人
A骆宾王B王维C孟郊D杜审言
50、易安居士是()自号。
A李清照B柳如是C白居易D上官仪
61、《五代史伶官序》的中心论点是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满招损,谦受益
62、下列作者中,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是
A、白居易
B、柳宗元
C、司马光
D、辛弃疾
63、《前赤壁附》中用来写景、抒情、说理的主要自然景物是
A、江水、明月、乌鸦
B、江水、清风、白露
C、江水、明月、清风
D、清风、明月、麋鹿
64、《诗经》中收录各地民歌最多的是
A、大雅
B、小雅
C、风
D、颂
65、下列《湘夫人》诗句中融情入景的诗句是
A、洞庭波兮木叶下
B、鸟何萃兮蘋中
C、捐余袂兮江中
D、茸之兮荷盖
66、《陌上桑》中见了罗敷后“下担捋髭须”的是谁
A、使君
B、耕者
C、少年
D、行者
6、《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以自喻的事物是
A、金柳
B、水草
C、彩虹
D、星辉
68、戴望舒《雨巷》中最主要的象征意象是
A、丁香姑娘
B、颓圯篱墙
C、寂寥雨巷
D、雨的哀曲
69、下列诗人中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的是
A、李白
B、王维
C、高适
D、杜甫
70、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清新俊逸
B、沉郁顿挫
C、苍凉悲壮
D、沉哀凄苦
71、提出“文以明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词必己出”的作家是
A、王安石
B、苏轼
C、韩愈
D、柳宗元
72、先秦诸子中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是
A、孟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73、《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74、辛弃疾《摸鱼儿》上片所描绘的整体景象是
A、风雨交加
B、芳草拦路
C、春天归去
D、画檐蛛网
75、《摸鱼儿》中警告谗害忠良之徒的词句是
A、春且住
B、怨春不语
C、君莫舞
D、休去倚危栏
76、将功名利禄看作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是哪一位女性
A、李香君
B、崔莺莺
C、杜丽娘
D、柳如是
77、《牡丹亭》的作者是
A、孔尚任
B、王实甫
C、汤显祖
D、关汉卿
78、舒婷是哪个诗派的诗人
A、新月派
B、七月派
C、朦胧诗
D、新生代
79、强调“文学艺术只有美和不美”的京派作家是
A、沈从文
B、朱光潜
C、林语堂]
D、郁达夫
80、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是
A、雷雨
B、茶馆
C、日出
D、龙须沟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解释词。
(一)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理
(2)岂非
(3)原
(4)所以
(5)知
答:1、道理
2、难道
3、推究
4、……的原因
5、了解,知道
(二)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1)初
(2)寤生
(3)惊
(4)恶
(5)亟
答案:1、当初
2、难产
3、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
4、讨厌
5、多次
(三)远虽材若不及远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1)纳
(2)授之柄
(3)虏
(4)通知
(5)辞服于贼
答案:1、接纳
2、双宾语,交给他权利
3、被俘
4、理解
5、向敌人说屈服的话
三、问答题
(一)1、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及导火索。
2、分析《再别康桥》中康桥的象征意义。
答案:
1、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及导火索。
原因:金钏之死、不愿走仕途、与戏子交好
导火索:贾环进谗
2、分析《再别康桥》中康桥的象征意义。
康桥在诗人心目中是生命、有灵性而又神圣的地主,康桥所体现的英国式的文明,更是诗人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于是康桥便成了诗人人生理想——对“爱”“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的象征。
(二)1、分析《长恨歌》的双重主题说
2、分析《黍离之悲》
答案:1、分析《长恨歌》的双重主题说
双重主题说,是指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有双重性:既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又同情李、杨之间坚贞专一的爱情。
2、分析《黍离之悲》
东周的宗室大夫来到西周的故都,看到原来的宗庙宫室生长着果实累累的庄稼,心情十分沉痛;想到西周盛世已经不再,东周又正处在衰败之中,于是呼天抢地,感慨悲凉,表现出深沉的家国之忧与人生感慨,后世遂将这种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感称为“黍离之悲”,历代也将这一典故当作亡国之慨的同义语。
(三)1、分析《诗经》的艺术成就。
2、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选择了哪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项羽的一生?
答案:诗经的艺术成就:
1、在诗歌创作中确立了现实广义的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优美的语言和形式
三个重大历史事件:
1、钜鹿之战
2、鸿门宴
3、垓下之围